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滾動 > 正文

回望2022·美麗河北 | 最美畫卷!藍天碧水凈土繪成生態大片

時間:2022-12-29 08:45:47    來源:河北新聞網    

2022年的河北,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白鵜鶘首次在曹妃甸濕地現身,華北豹再現駝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頭潛鴨首現石家莊滹沱河濕地……越來越多的珍稀動物來河北做客安家;2022年的河北,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綠色為底繪就了最美的生態畫卷。


(資料圖片)

通過一組高清大圖,一起回顧見證這一年河北的生態蝶變——

藍天保衛戰取得新突破

藍天白云下的邯鄲市龍湖公園。 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攝

通過多措并舉治理大氣污染,近年來,石家莊空氣質量大為改善。河北日報記者賈恒攝

以設區市全部退出全國空氣質量排名“后十”為總牽引,實施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產業集群升級改造等7個專項行動。今年截至11月30日,全省PM2.5平均濃度3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7%;優良天數243天,優良率72.8%;重污染天數3天,較去年同期減少6天;所有設區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均在全國重點城市后十之外,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碧水保衛戰取得新成效

衡水湖已成為城市綠肺、鳥類天堂、市民健身休閑的好地方。河北日報記者田明攝

邢臺百泉泉域位于邢臺經濟開發區,2014年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后,地下水位不斷回升,泉水復涌。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堅持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統籌、系統治理,強化重點區域、重點河湖治理保護。2022年1至10月,全省國考斷面優良比例為79.5%,同比提升12.3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白洋淀水質穩定保持Ⅲ類并持續改善。

凈土保衛戰取得新進步

“三普”圍場項目區某采樣點,省地礦局第四地質大隊工作人員正在對土壤進行剖面描述和取樣工作。布凡供圖

9月23日拍攝的白洋淀風光。

河北省在全國率先啟動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動態調整,受污染耕地全部按農時落實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措施。2022年截至10月底,受污染耕地全部按農時落實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措施,全省新增1366個關閉搬遷地塊納入監管范圍。提前完成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程建設任務,全省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村莊無害化處理能力全覆蓋;白洋淀及主要入淀河流沿線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實現全覆蓋;農村黑臭水體管控有力有效,保持了動態清零。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取得新進展

這是邢臺德龍鋼鐵有限公司廠區(2022年8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游客在邢臺德龍鋼鐵有限公司參觀鋼鐵雕塑(2022年8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大力推進鋼鐵等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截至目前環保績效A級鋼鐵企業累計達17家。以鋼鐵企業全面創A為引領,帶動全省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加快創A步伐。深化碳減排資產化和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改革,2022年8月23日在承德市舉辦塞罕壩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暨金融機構授信簽約儀式,41.71萬噸降碳產品實現價值轉化2460.59萬元,常態化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全面建立。

珍稀動物頻現,見證河北生態之變

白鵜鶘首次現身曹妃甸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劉洵 攝

遺鷗在張家口康保縣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展翅翱翔。河北日報記者趙杰攝

目前,河北省自然分布的陸生野生動物物種已增加到605種,其中鳥類486種,哺乳動物87種,兩棲爬行動物32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4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99種。河北武安青崖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紫椴、野大豆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以及核桃楸、軟棗獼猴桃、野生漆樹、連翹等省級保護植物38科65種。生物多樣性的豐富,正是河北省不斷加強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保護和修復的結果。

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已建立自然保護地278處,總面積為140.14萬公頃。其中,自然保護區41處、風景名勝區51處、森林公園105處、濕地公園58處、地質公園19處、國家級沙漠公園3處、國家級海洋公園1處。這些自然保護地的建設,使全省超過60%的物種和80%的珍稀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今年,對水環境要求極高的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在白洋淀“安家落戶”;白鵜鶘首次現身曹妃甸濕地,河北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從43種增加到44種;衡水湖成為“鳥的天堂”,鳥類達到332種;華北豹今年兩次現身駝梁國家自然保護區;滹沱河濕地首次發現“凌波仙子”水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大豆現身衡水市區……珍稀動植物頻現,見證河北生態之變。

“植”此青綠,“蔚”此青山

塞罕壩綠波涌動、碧浪滔天,萬頃林海盡收眼底。 河北日報記者田明攝

夏日里的張家口崇禮太子城冰雪小鎮白云飄飄,綠意盎然。目前,崇禮的森林覆蓋率達71.53%,冬奧核心區更是超過80%。 河北日報通訊員馬佳琦攝

今年以來,河北以“2234(兩山、兩翼、三環、四沿)”為主攻方向,大力實施北方防沙帶保護和修復、太行山燕山綠化、國土綠化示范試點、雄安新區森林城市建設和白洋淀上游規模化林場等造林綠化重點工程,各地造林綠化從南到北相繼展開,持續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加快建設森林城市、森林鄉村,不斷筑牢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保定、衡水、邢臺、邯鄲、定州、辛集等地以多種形式組織開展了干部群眾參加的義務植樹活動。曾經蒼茫的山坡如今蒼翠欲滴,太行余脈層林盡染,一幅“四野千山綠,周天萬類齊”的植綠畫卷正在河北大地徐徐展開。

新征程上,燕趙大地更加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更多綠色奇跡正等待我們去創造。

(綜合自河北日報、新華社、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編輯張宇晴)

關鍵詞: 自然保護區 河北日報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