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滾動 > 正文

【聚看點】兩會特刊·經濟視線|創新引領,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時間:2023-01-14 07:47:00    來源:河北新聞網    

邢臺市南和區長紅玻璃有限公司的機器人在生產線上搬運玻璃。 近年來,邢臺市南和區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進傳統產業向智能、高端、綠色轉型升級,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河北日報資料片) 河北日報記者趙永輝攝


【資料圖】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創新引領,促進科技與產業精準對接,提升創新鏈產業鏈協同水平。

出席省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表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在振興制造業,既要提高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也要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鍛長板、補短板、強基礎,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夯實現代化產業體系基底

“實施主導產業壯大行動”“聚焦鋼鐵、裝備、石化、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開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技改專項行動”,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表述,令省人大代表、河鋼集團唐鋼公司技術中心產品研發工程師石曉偉倍感振奮。

“2022年,唐鋼共開發新產品97個,唐鋼新區熱軋產品和冷軋產品的高端品種鋼比例分別達到87%和76%。”石曉偉代表表示,作為鋼鐵行業一線技術研發人員,要瞄準高端市場需求開展技術創新、產品研發,以科技創新推動產品升級,尤其是在高端模具鋼、工程機械用鋼等國家迫切需要但還沒有實現完全自主可控的產品上,努力實現 “從0到1”的突破。

在省人大代表、邢臺市工信局局長宋紅衛看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以鋼鐵為代表的傳統產業,要加快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增強競爭力,使得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更加堅實。

宋紅衛代表表示,2023年,邢臺將聚焦5大主導產業和46個縣域特色產業,持續抓好“百項技改”行動,全年將實施技改項目500個以上;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研發投入后補助等政策,推動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高質量發展,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科技創新支撐;實施數字賦能行動,深化企業上云,打造一批可復制易推廣的數字化轉型“小燈塔”企業,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市”。

“在全球產業鏈格局加速重塑的背景下,加快補足關鍵短板、強化薄弱環節,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及抗風險能力的必然選擇。”省政協委員、河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張鵬認為,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產業鏈供應鏈的核心載體,要聚焦全省主導產業發展,大力實施“補鏈、延鏈、拓鏈”工程,打造廣泛聯結、緊密互動、深度融合的現代化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鏈的韌性和穩定性。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引領未來發展新賽道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行動。代表、委員們表示,要著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化、融合化、生態化發展,提升河北現代產業競爭力,打造引領河北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作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堅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擁有核心專利82項,其中具有混料功能的激光熔覆送粉裝置等多項技術填補國內再制造關鍵共性技術空白。

“掌握了創新主動權,就掌握了發展主動權。”省人大代表、瑞兆激光董事長韓宏升建議,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是加快前沿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提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開辟更多引領未來發展的新賽道。

對此,省政協委員、河北玖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軍頗為贊同。他認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既要狠抓科技創新,又要注重全產業鏈發展。他建議,梳理當前急需攻關、提前布局的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清單,構建自主、協同、開放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體系,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區域間高度協同化,進一步加強創新鏈、金融鏈與產業鏈的高效適配,構建融通創新循環生態,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提供支撐。

“戰略性新興產業事關高質量發展,事關城市未來。”省人大代表、保定市委書記黨曉龍介紹,保定市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制造業競爭力指數連續八年位居全省第一,并積極布局氫能、新型儲能、生命健康等新賽道。

黨曉龍代表表示,保定將著眼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把智能、低碳、健康作為未來產業布局的重要方向,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網聯汽車、服務機器人等產業,做大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集群,通過促進未來產業與優勢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聯動,不斷催生新增長點,努力在新的競爭格局中贏得更大發展主動權。

做強做大數字經濟,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數字經濟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優勢。

“加快產業數字化”“加快數字產業化”“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工作報告對“實施數字賦能行動”作出部署,引起一些代表、委員熱議。

“河北聯通搶抓‘東數西算’機遇,在懷來落地京津冀國家樞紐節點‘算力高效調度示范’項目,可提供1400PFLOPS算力運營;實現了城區、縣城及重點鄉鎮5G連續覆蓋。”談到河北聯通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省政協委員、中國聯通河北省分公司副總經理許杰如數家珍。

數字技術正在廣泛地向各個產業、各個領域滲透和融合,深刻地重塑和改變產業發展模式和競爭格局。許杰委員表示,河北聯通將深入推進“大聯接、大計算、大數據、大應用、大安全”五大主責主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和通信網絡技術優勢,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和信息消費升級,助力河北新舊動能轉換。

“打造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京津冀樞紐節點,培育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將形成未來競爭新優勢。”省人大代表、張家口市委書記趙文鋒介紹,目前該市投運數據中心16個,服務器達124萬臺,已投運數據中心數量和服務器規模均排全省第一;累計上云企業2619家,打造了一批5G智慧應用場景,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趙文鋒代表表示,該市將加快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構建輻射華北、東北乃至全國的實時性算力中心;積極培育工業互聯網新模式應用試點示范,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更多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新優勢。

“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深入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省政協委員、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主任張慶彬建議,辦好2023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力爭簽約一批大項目、新項目,培育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數字經濟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加快新業態新模式的場景應用,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釋放數字紅利、增進民生福祉,加快建設數據驅動、智能融合的數字河北。(河北日報記者米彥澤)

關鍵詞: 新興產業 人大代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