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父母確診被轉運,獨留娃在家 他們當起“臨時監護人”

時間:2022-04-12 10:52:07    來源:上海法治報    

“父母是防疫工作者,在一線防疫無法回家。”

“父母是醫護人員,不在家,至少還要15天。”

“同住家人確診,已轉運方艙治療,學生一人在家。”

4月5日,上海浦東新區各個街鎮未保辦拿到了一份疫情期間失(缺)管未成年人名單,而后迅速動作,安排專人對接,保障這些未成年人在疫情期間得到有效的臨時監護。

這是日前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與區民政局、教育局共同建立起疫情期間監護缺失未成年人關愛機制,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充當起孩子們“臨時監護人”的角色。

三方合力,保障監護到位

當前,上海戰“疫”進入最吃勁、最關鍵的階段,在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情形下,部分未成年人監護人因疫情防控而無法履行監護職責的情況,引起了檢察官的關注。

4月初,浦東檢察院第八檢察部檢察官主動向相關部門了解情況,建議對轄區內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因疫情封控管理需要、被感染轉運治療或投身疫情防控一線,導致無法履行監護職責的情況進行排查梳理。然而當下,基層一線力量全部投入抗疫,完全依靠街道、居委收集未成年人信息并不是最及時有效的辦法。

那么,怎樣才能又迅速又精準地掌握失(缺)管未成年人的情況呢?

“還有一個部門可以迅速了解到未成年人的情況。”檢察官想到,疫情期間每個學生都要上網課,教育部門可以通過網課教學的機會迅速了解學生們是否存在監護缺失的情況,再反饋給民政部門去落實他們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這一想法得到浦東新區檢察院領導的支持,該院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牽頭落實這項工作。

檢察官迅速聯系區教育局,協商溝通相關事項。區教育局積極回應、立刻行動,僅24小時,一份疫情期間失(缺)管未成年人名單就傳到了檢察官手中。名單中不僅清楚標記400余名(名單每日還在更新中)未成年人所屬街鎮、缺失監護的原因,還將家中物資情況、未成年人當前心理狀態、是否需要緊急幫助等諸多詳細情況全部統計清楚。

緊接著,“接力棒”傳到了民政部門手里。

區民政局接到名單后,經過比對、整合,分派給轄區內各街鎮未成年人保護辦公室(簡稱“未保辦”)。各街鎮未保辦在收到名單后第一時間與失(缺)管兒童及其監護人進行聯系,核實信息、了解困難,并將他們納入社區重點關懷對象,落實專人進行一對一對接,密切關注他們在疫情期間的情況,及時回應需求、解決問題,確保他們均能處于有效的臨時監護之下,保障他們疫情期間的基本生活。

持續關注,關愛始終“在線”

疫情期間關愛監護缺失未成年人的渠道暢通了,便持續不斷地為獨自在家無人照料的他們提供幫助。

“某街鎮,初三學生小谷(化名)家中物資緊缺,需要幫助。”4月8日,學校老師向教育局反映了小谷的情況后,當天便有居委的社工為小谷補充上了物資

家住浦東某街道的小谷父母均因確診而被轉運治療,家中只留上初三的小谷一人。

在居委前期排摸過程中,小谷表示家中物資儲存充足,生活學習可以自理,暫時不需要幫助。然而時間久了,隨著家中糧食漸漸消耗,沒有生活經驗的小谷因未能及時補足物資而有些焦急。老師上網課時發現這一情況后迅速向上反映,通過疫情期間監護缺失未成年人關愛機制,居委很快了解到小谷的困境,為其補上物資,另安排志愿者每日為其準備盒飯。

對小谷的幫扶只是一個縮影。疫情之下,如小谷一樣因為特殊情況而無人照料的未成年人,在檢察、民政、教育三方合力之下,又重新回到了“正常監護”中。據了解,區教育局還推出“‘五環’相扣護身心溝通無限‘在線’親”專項關愛學生行動方案,為“云上”學習的孩子營造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在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物資充足、基本學習生活無障礙之后,浦東新區檢察院還向區民政局、教育局建議,高度關注處于臨時監護狀態下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情況和特殊需要,及時提供心理疏導和教學指導等幫助,確保全方位的關愛保護一直“在線”。

關鍵詞: 未成年人 區教育局 區民政局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