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組建跨院際跨層級專業化辦案團隊,向網絡犯罪亮劍!

時間:2022-04-19 21:09:37    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    

守護“云”上安全

上海檢察機關精準打擊網絡犯罪

推動網絡空間法治化治理

為牟取非法租借費用,馬某等人擅自改裝通話線路并提供技術支持,層層轉包給藏身于境外的犯罪分子用來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甘愿充當境外犯罪的“提線木偶”。日前,上海市嘉定區檢察院以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對馬某等7人提起公訴。

2021年,上海檢察機關共受理網絡犯罪審查起訴案件5705件11075人。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等網絡犯罪多發,嚴重破壞網絡空間環境,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影響社會和諧穩定。上海檢察機關秉持“懲處為要、預防為先、治理為本”理念,堅決鏟除網絡犯罪土壤,持續提升風險防范能力,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治理,為守護網絡空間安全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檢察官與公安民警一同前往校園周邊寬帶營業點發送反詐海報,保障學生個人信息安全。

精準打擊

查辦利用爬蟲技術非法獲取網絡數據案

大數據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將資料儲存于網絡,以便系統管理和隨時取用。然而,將數據存在“云端”就能萬無一失了么?2021年,在上海市徐匯區檢察院辦理的一起案件中,不法分子瞄準“商機”,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利用網絡爬蟲技術非法獲取計算機系統數據并以此牟利。該案為上海市首例利用爬蟲技術非法獲取網絡數據案。

2018年至2020年,在未經P公司授權許可的情況下,某網絡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決策通過采用非法手段抓取P公司運營直播平臺的數據,并通過公司開發的小程序對外出售,非法牟利。在李某的授意下,王某、高某分工合作,以非法技術手段突破、繞過P公司設置的網絡安全機制,利用編寫的數據抓取程序(俗稱“爬蟲程序”)大量獲取P公司存儲的各主播直播時的開播地址、銷售額、觀看PV(頁面瀏覽量)、UV(獨立訪客量)等保密數據。至案發,該公司整合非法獲取的數據并對外出售,非法獲利22萬余元。

“網絡爬蟲本身是一種中立的技術,但其應用存在影響服務器正常運行以及侵害數據、信息等法律風險。辦案中需結合被告人采取的技術手段、運行模式、數據屬性等要素,準確界定是否屬于刑事犯罪?!痹摪赋修k檢察官、徐匯區檢察院第三檢察部副主任顧偉介紹道。

本案中被告人在爬取被害公司存儲數據后進行了一定“篩選加工”,作案手法和犯罪事實認定難度較大。為準確定性,檢察機關發揮主導作用,依法及時引導偵查取證,明確鑒定方向。一方面引導公安機關調取涉案公司云服務器儲存數據,同步鑒定涉案電腦、手機;另一方面走訪被害公司,認真核實被害公司數據防護措施、被采集數據特征等問題,最大限度補充完善相關證據。

“經過對查扣軟件的分析研判和對相關數據的提取比對,檢察機關明確了被采集數據保密性特征、涉案爬蟲軟件具備突破P公司防護非法獲取數據功能,以及3名被告人通謀策劃編寫軟件并購買其他用于作案的技術、信息等核心事實?!鳖檪フf,本案被告人在未經他人授權許可的情況下,采取突破網站技術防護措施手段,非法獲取并出售被害公司服務器中存儲的保密數據,侵害了被害公司合法利益,存在刑事違法性,已構成犯罪。

2021年2月,徐匯區檢察院以涉嫌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對李某等3人提起公訴。同年5月,一審法院以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判處李某等3人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至一年三個月不等的刑罰,并處罰金。李某等人提出上訴,同年8月,二審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檢察機關精準打擊新技術下的犯罪行為,對企業風險管理意義較強?!毙靺R區人大代表、華東理工大學人文社科處副處長唐有財在旁聽該案后表示,“數據企業在經營中獲取、使用數據,應當根據合理判斷,注意依法合規,避免使用非法手段獲取數據,同時應辨別數據的公開性,合理使用數據,避免觸犯法律紅線?!?/p>

抽絲剝繭

揪出新業態新技術后的犯罪黑手

“股市不景氣,快來新天地!”

“我們平臺用區塊鏈炒虛擬幣,讓你實現雙倍返還,高回報率!”

通過直播間客服溝通和“專業人士”指導,客戶被引至平臺投資。誰承想,說好的高回報不見蹤影,面臨的卻是錢款被凍結、直播間和投資平臺雙雙關閉的境況。

2017年,鄭某等人投資設立某網絡科技公司,先后招募譚某、鄭某甲等人分別擔任公司管理人員、財務、直播間講師、業務組長及業務員,以股票投資咨詢、薦股等名義對外推廣業務。在引誘被害人與業務員建立聯系后,業務員以股票分析師等虛假身份獲取被害人信任,誘導被害人至其開設的網絡直播間。在上述網絡直播間內,所謂的股票分析師以高額回報為誘餌,誘騙被害人至其控制的虛假平臺投資購買“虛擬幣”等產品,在被害人入金后,迅速凍結錢款并關閉直播間和投資平臺。至2018年12月,80余名被害人共被騙1990余萬元。

案發后,上海市松江區檢察院第一時間依法提前介入,經審查發現,上述作案模式實質上是以虛構事實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進而處分財產的詐騙犯罪。該院第三檢察部主任李婷婷介紹:“通過準確定性,我們明確了偵查方向,仔細審查相關業績表和犯罪嫌疑人供述,逐步還原了相關人員層級架構,先后追捕、追訴11名講師、業務組長、業務員到案。同時,還逐一整理聊天記錄和資金流水,全面梳理被害人歸屬,會同公安機關啟動司法審計,在公安機關移送基礎上補充認定10余名被害人,準確認定犯罪金額,充分保障被害人權益?!?/p>

經全面審查,該院以涉嫌詐騙罪先后對鄭某等26人提起公訴。一審法院以詐騙罪判處鄭某有期徒刑十四年六個月,剝奪政治權利二年,并處罰金100萬元;對其他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至一年不等的刑罰,各并處30萬元至5000元不等的罰金。后鄭某等6人分別提出上訴,二審法院均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除了鄭某這樣以“虛擬幣”等新技術為幌子進行詐騙外,不法分子還將目光瞄準了電商平臺等網絡經濟新業態,通過惡意刷單、“薅羊毛”套取補貼等手段實施犯罪。

牟某、姚某得知某網約車平臺在乘客撤單退款后仍向司機發放運費補貼的漏洞后,分別組織何某等十余人利用漏洞騙取運費補貼。經查,牟某等人先后利用多人身份信息注冊該網約車平臺駕駛員賬號,相互配合假扮駕駛員、乘客進行刷單,騙取平臺運費補貼共計40萬余元。

針對本案犯罪嫌疑人多且分散多地、利用線上遠程操控實現多人協同作案的特點,上海市閔行區檢察院細致審查梳理證據鏈條,構建起本案全流程“作案模型”,于2021年10月以涉嫌詐騙罪對牟某等14人提起公訴。同年11月,一審法院以詐騙罪分別判處牟某等14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四年至六個月不等的刑罰,各并處罰金。

在案件承辦人、閔行區檢察院第三檢察部檢察官閆慕華看來,利用新業態等平臺漏洞實施犯罪,成本低、手法新、傳播快,且作案隱蔽、被害人多,若不及時查處會對被害企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檢察機關延伸辦案職能,協助企業完善風險防控、定期測評自查、及時堵漏建制,避免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護航新技術、新業態健康發展。

懲防并舉

形成對網絡犯罪全鏈條全方位打擊

當前網絡犯罪案件呈現出產業化、鏈條化等特點,在2021年上海市檢察機關辦理的網絡犯罪案件中,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占比最高。檢察機關在全面審查的同時,還聚焦上下游關聯犯罪,堅持全鏈條、全方位打擊,尤其是對從業人員內外勾結、串通幫助犯罪的情形,依法重點打擊。

2021年3月,A銀行內部系統預警:近期,有公司賬戶存在百萬元資金頻繁快進快出的情況,但未見客戶反饋異常。經排查,系統又發現多個辦公地址高度雷同、注冊名生僻、經營業務相似的雷同賬戶,這些賬戶的經辦者都指向了同一個人——顧某。

顧某是A銀行某區支行企業賬戶客戶經理,負責企業賬戶盡職調查。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其在已知相關公司沒有實際經營地、實際經營業務以及開立企業賬戶存在倒賣等非法交易可能的情況下,仍收取朱某的好處費,在盡職調查中弄虛作假,為相關公司辦出企業賬戶,致使多套企業賬戶被非法買賣,其中2套被用于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共接收、轉移犯罪資金71萬余元,賬戶總流水330余萬元。顧某因提供幫助,從朱某處獲利2萬余元。

充當開立企業賬戶中介的朱某,利用上述方式,從顧某及他人處成功辦理出大量違規企業賬戶,其中14套被用于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累計接收、轉移犯罪資金2000余萬元,賬戶總流水1億余元。

案發后,針對顧某等涉案人員稱不知道涉案企業賬戶會被用于網絡犯罪的辯解,檢察機關引導偵查機關加強調查。經過細致審查研判,嚴格區分刑事違法與一般違規、工作過失,綜合認定了顧某等人的主觀故意。

“顧某作為銀行工作人員,明知他人開立賬戶存在倒賣的重大可能,在銀行內部已警示自查的情況下,依然接受朱某請托,收取好處費,幫其違規辦理對公賬戶,在犯罪完成過程中起關鍵作用。”上海市奉賢區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周少鵬表示,“對于這種從業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實施幫助犯罪的行為,我們從嚴把握逮捕條件,建議法院對其宣布從業禁止,遏制此類犯罪再次發生。”

2021年10月,該院以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對顧某、朱某等人提起公訴。同年11月,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判處顧某有期徒刑六個月,并處罰金5000元,同時宣布禁止顧某在刑罰執行完畢三年內從事銀行相關業務;判處朱某等其他人員有期徒刑一年七個月至六個月不等的刑罰,各并處罰金4萬元至5000元不等的罰金。

針對辦理的涉對公賬戶犯罪案件特點,奉賢區檢察院開展企業賬戶涉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項治理,向相關銀行制發檢察建議。公開宣告會上,銀行代表表示,將對相關員工進行內部處罰,完善盡職調查,強化內部審核,梳理風險點和薄弱環節,確保銀行各項業務在合法合規前提下長久發展。在不久前檢察機關的回訪中,相關銀行已完成整改。

據了解,為推動構建齊抓共管格局,該院還聯合上海市公安局奉賢分局、區金融辦等單位召開座談會。會上,金融辦副主任姚偉表示,開戶管理審核管控等工作,不僅是公司規定,更是法律規范。金融辦將在移送信息線索、提升審查監督、企業合規合法等方面與司法機關通力配合,助力實現銀行金融機構與公檢法的良性互動。

專辦專研

協力構建健康清朗網絡生態

為進一步提升辦案質效,上海市檢察機關于2021年建成了普陀長風(互聯網犯罪懲防)基地和徐匯西岸(人工智能犯罪懲防)基地,組建跨院際、跨層級的網絡犯罪專業化辦案團隊,通過個案研究、類案分析、專門研討等方式加強對新型、疑難復雜案件的辦理和研究。

爬蟲技術的刑事風險邊界何在?如何認定突破防護技術?2021年,在前述全市首例利用爬蟲技術非法獲取網絡數據案出現后,西岸基地及時回應熱點,牽頭舉辦研討會,邀請公安、高校、互聯網企業等專家學者與團隊成員一同從理論、技術和實務角度,對爬蟲技術的運行原理、司法實踐中取證難點、刑法規制及入罪標準進行深入探討。

在依法懲治犯罪、加強理論研究的同時,上海市檢察機關還積極參與網絡綜合治理,推動行業亂象整治,強化網絡犯罪源頭防控。徐匯區檢察院與公安機關聯合指導轄區多家互聯網企業成立“反網絡黑灰產聯盟”,建立內部信息共享、犯罪線索移送、快速應對處置機制,檢企聯動凈化行業生態。

上海市檢察院聯合市公安局、市教委會簽《防范校園電信網絡詐騙合作備忘錄》。

“辦案中我們發現,網絡犯罪整體呈年輕化趨勢,不但在校學生被騙案件上升,而且還有不少學生被蠱惑利用,成為犯罪活動‘工具人’?!睋虾J袡z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顧曉軍介紹,針對在校學生易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被害人、“工具人”的情況,上海市檢察院聯合市公安局、市教委會簽了《防范校園電信網絡詐騙合作備忘錄》,就情況互通、法治宣傳、校園綜合治理等14項內容加強協作,共同筑牢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校園防線,推動創建“無詐校園”。

“我們還在全國檢察系統率先組織開展反詐集中宣傳活動,走進學校、社區等開展法治宣講、法律咨詢,讓防范網絡詐騙意識深入人心,共同守護‘云’上安全?!鳖檿攒娬f。

關鍵詞: 檢察機關 網絡犯罪 企業賬戶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