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居家隔離的法官,你們還好嗎?

時間:2022-04-21 12:14:47    來源:“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    

新一波突如其來的疫情再次侵襲美麗的濱城,相較于往日的車水馬龍,如今的城市略顯空曠,但人們并沒有停下腳步,而是緊張忙碌但有條不紊地完成工作并奮戰抗疫一線。

今天,小編帶大家連線那些居家隔離的法官,看看他們是一種怎樣的狀態。

“不囤糧,不囤菜,要屯一筐材料”

接到要居家辦公、樓棟封閉管控的緊急通知后,很多人會馬上購買糧油菜品,但是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人民法院的法官接到通知后,第一時間竟然要囤材料。

此處的材料是指法條、參考書、對開庭和寫判決有用的各種紙質版材料。

為了不耽誤審判進程,接到居家隔離通知后,法官們會大包小卷把居家工作必須的材料帶回家。已經走到法院門口被通知居家的法官在門口等著助理把材料裝進行李箱拖出來,一并帶走。

第一次領悟到拖著滿滿的行李箱,不一定是說走就走的旅行,也可能是說寫就寫的判決。

對那些直接被隔離家中,沒有機會出來的法官更是腦洞大開,會讓同事把材料裝進袋子,跟物業溝通好后,用繩子順著窗戶一批一批拽上去。

奮力拉動繩子的女法官非常慶幸自己只住在四樓,材料數量也不是很多。

沒有人刻意為記錄這些場景留下照片,因為沒有人覺得這些需要被記錄,在法官眼中,這是工作,是責任。

這個行李箱是小編央求法官事后拍下的,小小的箱子承載的不僅僅是材料,更是一個基層法官的職業信仰與操守。

“審限怎么辦?”

面對疫情,很多人難免對生活產生焦慮,如果需要居家或小區被封控,大多數人會擔心自己或家人是否會感染以及隔離后的生活該怎么辦,而基層法官們的第一反應卻出奇一致——“審限怎么辦?”

甘井子區作為大連市內最大的主城區,地處城鄉結合部,甘井子區人民法院的案件數量幾乎每年都處于全市基層法院之首,與省內其他基層法院相比也是名列前茅。近年來,區法院法官的年人均辦案量都在370件以上。

每一件案件都和當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每一本卷宗都承載著一個人人生中最難的時光。對法官而言,他們要做的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就算疫情也阻止不了他們在審限內給出明確的審理意見的決心。

如此辛苦的法官,值得大家溫柔以待。

“現在開庭!”

近年來,在線訴訟的進程逐步加快,線上開庭更是成為疫情期間的常態化操作。材料可以打包,法庭也可以打包嗎?

面對突發的居家隔離,有一些已經定好的庭審來不及取消或調整時間,既然線上可以開庭,那么又何必糾結于在哪里開呢。可愛的法官們再次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材料都可以拽上樓,法庭就設置在“云端”吧。

上圖是兩天時間在家里開了11個庭的法官的朋友圈。當小編跟她說要寫一篇紀實描述居家辦公法官的狀態時,她再三推辭,說大家都是這么工作,她只是其中一員。

“在家開庭的法官很多,而且我在家里開庭連一面干凈的墻都找不到,都是孩子亂涂亂畫還有貼紙圖案,太影響咱們法院的形象了。”

聽到這句話,小編有種眼淚要飛出的感覺,當法庭搬進家里,我們才恍然發現,身披法袍的法官們并不是神,是媽媽,也是爸爸,也是兒子和女兒。但正是因為內心堅定的法律信仰,法官們不管是面對電腦屏幕,還是面對整個法庭,都會莊嚴的說出那句:“現在開庭!”

文章所描述的章節雖然只有只言片語,卻是疫情之下甘井子區法院居家辦公的法官們的縮影,而這些人又是全國千千萬萬奮戰在審判和抗疫一線基層法院干警的縮影。

耳邊響起起最近很火的一首歌《孤勇者》,法官為了判決的公正,選擇孤獨,為了法律的信仰,勇往直前。他們是法治建設道路上的勇士,但他們并不孤單,千千萬萬名法官及法律工作者構筑起堅不可摧的法治長城。即使很多基層法官們并沒有審理過驚天動地的大案要案,也沒有機會站在領獎臺上立功受獎,但是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樣:“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他們都是真的英雄。

鏡頭緩緩拉起,城市中的人們都奔波在屬于自己的路上。收音機里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截止4月13日22時南部城區343.7萬人檢測結果全部陰性。

這一輪疫情就快過去,期待美麗的濱城早日恢復勃勃生機,迎接春天。

關鍵詞: 千千萬萬 甘井子區 甘井子區人民法院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