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從“一個人”到“一個組織”,此地“寨管家”管出鄉村治理新模式!

時間:2022-04-26 18:11:31    來源:貴州日報、遵義長安網    

在貴州省湄潭縣西河鎮石家寨村白果樹村民組,每天一大早,護林員石開心都要去寨子周圍的山林里轉上一圈。

有人問他:“你每天都去山林里干啥?”

“當然是巡邏了。作為“寨管家”護林員,保護這片山林是我的職責,去山林巡邏也是我每天必做的事。”他笑著回答。

石開心自擔任護林員以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巡山護林,將這片林子保護得郁郁蔥蔥。像石開心這樣在村里或村民組擔任“五大員”(護林員、安全員、水管員、護路員、保潔員)的群眾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寨管家”。

“寨管家”群眾會

設置“寨管家”來源于一個靈感

3年前,湄潭縣西河鎮石家寨村“兩委”在鄉村治理、基礎設施維護、村容村貌管理等方面深感人手不足,如何解決成為困擾村干部的一大難題。

有人提出一個想法:“是否能借鑒村民辦紅白喜事時請‘總管’的方式,發動當地群眾來協助管理。”

“村里辦紅白喜事時,都會請德高望重的鄉賢寨老當‘總管’,幫助主人家統籌協調。這些‘總管’不僅有凝聚力,還有號召力,能幫上許多忙。”

想法一提出便得到大家一致贊同。

石家寨村“兩委”摸著石頭過河,采取“3+X”的管理模式,組織調解員、政策宣傳員、保潔員等為村民辦實事,廣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收集社情民意、組織各家各戶打掃衛生、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并為老弱病殘群眾提供代辦服務。

“寨管家”參與巡邏

村里的調解員、政策宣傳員、保潔員等開始成為某一方面的“總管”,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有人管了,村容村貌極大改善,鄰里關系更加和諧。

石家寨村的經驗引起了西河鎮黨委、政府的關注。2020年初,西河鎮將52個村民組重新劃分成114個寨子,實行“1+5”管理模式,即1名鎮或村干部+“環管事”“安管事”“水管事”“路管事”“禮管事”等管事員各1名,分別負責寨子的水、道路、環境衛生和安全等。同時,60名鎮干部+50余名村干部分別對應管理相應寨子,“寨管家”正式登場。

“寨管家”發祥地石寨村如今的村容村貌

全面推廣“寨管家”模式

一石激起千層浪!西河鎮石家寨村以“寨管家”模式開展鄉村治理的做法,得到了湄潭縣委、政府的充分肯定。通過深入調研,湄潭縣出臺《推行“寨管家”加強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指導意見》,將“寨管家”這一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進行全面推廣。

“寨管家”上墻資料

“這水龍頭的接縫處還得再擰緊一些,以免斷開。”

湄潭縣湄江街道東南居轎頂寨的“寨管家”秦光權正忙著給村民秦大友家協調修水管的事兒,他第一時間通知了“水管員”到秦大友家,三兩下便解決了秦大友家廚房里的麻煩事。

“修好了,你試一試,現在應該不會再出問題了。”“水管員”說到。

“嗯嗯,可以了可以了。有事就找‘寨管家’,大事小事不犯難。”看著水管問題已解決,秦大友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寨。湄潭縣從網格化管理入手,充分發揮“寨管家”作用,進一步推動村寨治理精細化、規范化,著力破解鄉村治理難點痛點,不斷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2017年之前,每年村里都要調處因土地、山林、水事等引起的矛盾糾紛200多起,自從實行‘寨管家’模式后,各類矛盾糾紛大幅下降,基本歸零。用一句話形容就是‘過去村里鬧喳喳,如今村里笑哈哈’。”“寨管家”石繼興說。

“湄潭縣創新‘寨管家’這一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從西河鎮石家寨村‘草創’之初的‘一個人’來參與治理,到現在形成一個架構嚴密的自治體系,并在全縣全面推廣,同時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其中最大的啟示就是: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鞏固和諧穩定的社會大局,著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助推治理有效和鄉風文明。”湄潭縣委書記沈建通如是說。

“‘寨管家’啊‘寨管家’,辦事牢靠人人夸。”

“‘寨管家’服務村寨每一家,大事小事煩心事,盡管去找他。”

……

這些在湄潭縣各個村寨流傳的順口溜,每一句都體現了村民對“寨管家”治理模式及“寨管家”工作的認可和稱贊。

關鍵詞: 石家寨村 村容村貌 管理模式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