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落后村變模范村!襄陽這個村“三治融合”奏響幸福樂章

時間:2022-06-10 09:31:37    來源:襄陽日報    

“正值農忙,有不愿意做飯的,還有請工幫忙的,都在這里吃。所以,我這農家樂的生意很不錯。”5月24日,湖北省襄陽棗陽市熊集鎮后營村世世紅農家樂老板姜春雨的臉上笑開了花。

姜春雨是后營村村民,活了半輩子,他做夢都沒想到,村里會變得如此美麗。

曾經的后營村是令人頭疼的信訪村、垃圾遍地的落后村,如今成為綜合治理先進村、美麗鄉村示范村。

近兩年,后營村從村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走出了一條以黨建為引領,健全法治、自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基層治理體系,初步實現了基層黨建水平、綜合服務能力、農村經濟發展、群眾生活環境、群眾滿意度同步提高,描繪出一幅鄉村社會治理的新畫卷。

依法辦事,弘揚治理新風正氣

后營村位于熊集鎮北部,小清河穿村而過,水清地沃。前些年,后營村沒有抓住天然優勢促發展,反而成了省級貧困村、信訪村。

2017年秋,41歲的文金剛當選為后營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競選演講時,他公開承諾:一定要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改變鄉村面貌。

新一屆村“兩委”上任后,聚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變村民“上訪”為干部“下沉”。村“兩委”通過走訪排查,梳理矛盾糾紛線索,根據訴求類型和處理權限,由村黨支部牽頭辦理。

經過走訪,村“兩委”發現,村民反映最強烈、意見最大的涉及兩個問題:村泵站被私人買斷,每到用水季節,矛盾沖突不斷;村務信息不公開、各類補貼不透明,村民對村干部不信任。

找準癥結才好定向發力,解決問題才能贏回群眾信任。

為收回泵站,村“兩委”聯合鎮司法所,與泵站的買斷方協商,最終依法依規達成了回收協議。從此,村民用水有了保障,水價也降了。

首戰告捷,文金剛著手清退不符合政策的“貧困戶”。村“兩委”將惠民政策張榜公布,召開村民大會,對照“負面清單”,對享受扶貧政策的“貧困戶”現場評議。結果,貧困戶數量大“瘦身”。

兩件事辦下來,村民的氣順了、心暖了,對黨組織更加信任。

以此為契機,后營村以法治強保障,成立普法小組,以身邊鮮活案例說法,引導干部群眾樹立法治信仰,依法表達訴求、解決糾紛、維護權益,在全村上下營造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圍。2021年,后營村獲評熊集鎮綜合治理先進村。

改變環境,自治激發發展動力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后營村有山有水,缺的是留得住鄉愁的好環境。

2019年底,在熊集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后營村多方爭取,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

一期工程涉及三組80多戶村民的房屋改造、道路改建,需征用20戶村民房前屋后的庭院、樹木等。征用庭院、樹木沒有補貼,村民們一聽,不少人扭身就走。

一戶戶上門做工作,白天見不到的就晚上見,家里找不到就往田間地頭找。一趟趟地跑,一次次地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絕大多數村民的思想顧慮被打消。

可也有例外。有一戶村民常年在外打工,得知門前的小樹林要被改建成一個“說事長廊”,放出狠話:“誰敢在我家門前建長廊,建一次我毀一次!”

文金剛拿著改造效果圖上門做工作,村民就是不同意。無奈,他選擇從這戶村民最信任的人身上尋求突破。他那個最信任的親戚在襄陽市區,文金剛先后兩次趕到襄陽求助。最終,倔強的村民點了頭。

2020年秋,“說事長廊”建了起來。這也給文金剛以啟示: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治理,比光靠村“兩委”苦干更為有效。

之后,他充分發揮村里“五老”“鄉賢”作用,落實“一事一議”“四議兩公開”制度,并組織村民自發成立調解小分隊,化解鄰里之間的小糾紛、小隱患、小問題,讓以前的“難監管”變成了現在的“人人管”。

村民參與治理激情上來了,很多以前難以解決的問題都變得容易了。很快,村里的柏油路通了,“連心池”、黨建廣場、休閑廣場建成了,村居環境美起來了。2021年,后營村被棗陽市評為“美麗鄉村示范村”。

產業興村,德治營造文明風尚

民心穩定了,環境變好了,接下來就是如何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

發展什么產業?怎樣發展?經黨員群眾會議商議,定位是: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吸引鄉賢回鄉共建。

后營村以打造孝文化為核心,把具有漢唐風格的長廊建成了“說事長廊”,每季度開展“好媳婦”“好公婆”評選,每半年開展“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評選。在身邊榜樣的示范帶動下,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明社風在后營村遍地開花。

“誰家要是沒有評上文明戶,都覺得臉上無光,不好意思出來見人。”52歲的后營村村民文玉榮說。

村里的廣場舞隊、腰鼓隊也建起來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農忙干活兒,農閑跳舞、打腰鼓,將來村里旅游發展起來了,我們還可以表演賺錢。”后營村52歲的腰鼓隊隊長王紅玲說。

德治可以春風化雨,對從村里走出去的鄉賢最有吸引力,這也是最讓他們難以割舍的鄉愁。生意人姜國亮在外打拼30年后回來了。2020年5月,他在老屋宅基地上新建起兩層小別墅,每到周末就回村里度假,隨同而來的還有生意伙伴們。“城里的房子只是房子,村里的房子才是家!”姜國亮說。

在他的帶動下,更多的能人、賢人紛紛回鄉安居、創業。姜春雨的世世紅農家樂開起來了,姜小清的淡水魚、張國亮的黑斑蛙養殖辦起來了,后營村的青頭蘿卜、大白菜種植也發展起來了……

如今的后營村,房屋錯落有致,村道寬敞整潔,庭院美麗舒適,三五老人相聚閑聊,孩童在旁嬉戲打鬧,如一幅秀美的山水田園畫卷。這也為該村發展鄉村旅游奠定了基礎。

文金剛表示,今后,后營村要繼續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深入推進“三治融合”發展,讓村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關鍵詞: 美麗鄉村 綜合治理 解決問題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