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天天微頭條丨在八平方米的小小調解室,阿婆的“生死難題”破解了

時間:2022-07-30 19:31:04    來源:中央政法委長安劍    

“法治”是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硬指標”,更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堅定不移地走法治化道路。


【資料圖】

徒法不足以自行,通過延伸法治服務的觸角,溫暖人心,埋下法治信仰的種子,各地紛紛“解鎖”法治服務新舉措。通過深化訴源治理服務、健全公共法律服務,更多的矛盾糾紛被化解在訴訟之前。

今天,長安君為大家帶來安徽淮北、上海虹口、遼寧本溪等地的經驗做法,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以優化法治服務,助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

在這里,“人與人之間就是一杯茶的距離”

白墻黛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安徽淮北的千年古鎮臨渙,當地人每天都從一碗熱氣騰騰的“棒棒茶”開始。

古時候,臨渙人“打官司”不去衙門去茶館,如今,臨渙人遇到了煩心事,同樣喜歡到茶館去評理。曾經的閑敘家常老茶館,已被注入專業調解團隊,變身“茶館調解室”,在市域社會治理的“新賽道”上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和諧茶室”里,一張圓桌、一把水壺、幾杯“棒棒茶”,當事雙方和調解員圍壺而坐,喝著茶、嗑著瓜子,你一句我一句,當事人擺事實,調解人評道理。只要雙方主動互相敬一杯茶,就預示著雙方同意調解。

提壺倒茶暖人心,談笑間化解了糾紛。

法治服務是民心工程。如今,當地威望較高的老黨員、老教師、老干部等都被吸納到茶館調解隊伍中來,民間的調解力量被整合為專業的調解團隊,自發的調解行為被納入法治服務軌道。

圖片來源:中安在線

依托設置在茶館里的“百姓說事點”,臨渙古鎮的調解員們利用“一杯茶調解法”這一行之有效的方式,化解了當地群眾的大量矛盾糾紛。

“我們社區近期很多狗不拴鏈子,給孩子們造成安全隱患!”

“我們家鄰居趙大媽家里昨天吵架吵得很兇,可能是因為老兩口贍養的問題,一家人沒有商量好。”

……

在烈山區鐵運處社區的“百姓說事點”里,信息員認真記下群眾說的每一件事,然后把信息分流給小區的物業和調解員。

小小“百姓說事點”延伸了市域社會治理的“組織末梢”,激活了人民調解的新活力,提升了人民調解的吸附力,讓更多的糾紛化于未發、止于未訴,更實實在在地把鄰里糾紛及時化解在群眾家門口!

這些孵化于鄉約民俗中的法治服務工作方法,深受群眾信賴和歡迎,讓安徽淮北的市域社會治理之路越走越寬。

在八平方米的小屋里,阿婆的“生死難題”破解了!

“警察同志,唔真的活不下去了呀……”春節長假后第一天,家住上海虹口水電路的居民金阿婆撥打電話求助。

轄區民警上門后得知,原來金阿婆兒子因生意失敗,欠下了80萬元債務,生活入不敷出。金阿婆看著兒子生活艱難心里直犯愁,甚至有自殺的想法。

如何保障金阿婆和她兒子的基本生活?

涼城所民警立刻想到了“三所聯動”。此前,虹口區在派出所、街道司法所“兩所”基礎上,積極整合律師事務所力量,建立起“虹馨·三所聯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

服務更精準,才會更有效。

派出所民警、司法調解員和專職律師拉著阿婆共同坐在調解室里,將困難掰開了、揉碎了、捋順了,通過對法律權利義務的詳細分析,為阿婆提出了專業合理的建議。得知還能有這樣一條合理合法的出路,金阿婆在絕望中看到了希望!

八平米的小小調解室成為暖心室,破解了金阿婆的“生死難題”。

圖片來源:上海虹口微信公眾號

“遇事找法、法在身邊”,已成為虹口區居民群眾的共識。自2021年以來,“三所聯動”已成為社區糾紛調解第一線、法治宣傳新陣地、隱患清零新路徑,切實讓老百姓的矛盾糾紛有了“去處”。

市域社會治理要有創新,不僅是形式上的創新,更要做到實效上的創新。

“三所聯動”中的“三”作為一個起點,如今已經聯系起了更多的職能部門參與進來,成為了2.0版本的“3(三所聯動)+N(區職能部門)”,充分整合各種資源,不僅做到“主動發現”,更實現了“送調上門”,全力將一個個風險隱患消弭于無形。實現市域社會治理由“被動防”向“源頭控”轉變。

如今,走進上海虹口區各個派出所內,都有著這樣一間小小的調解工作室。排查化解疙瘩事,讓法治服務在群眾心中,有力度,更有溫度。

“法律明白人”讓群眾更“明白”!

“這種情況,咱們村能不能給開證明啊?要咋開?”

“不能開!我不同意離婚!”

一邊是夫婦二人的兒子催促盡快幫母親開好證明,一邊是丈夫不愿離婚,請求別開證明。

男方始終不同意,該咋辦?開證明要怎么寫?遼寧本溪六道溝村黨總支副書記王桂玲心里犯了難,趕緊打電話向李洪芳咨詢。

為啥咨詢李洪芳?

本溪市實施鄉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以來,已實現“一村屯一法律顧問”。李洪芳正是六道溝村聘請的法律顧問。

電話里,李洪芳耐心告知王桂玲證明相關事項,并提供解決矛盾解糾紛的可行性建議。在村支書記的反復開導下,原本劍拔弩張的雙方終于心平氣和地坐了下來,問題順利解決。

找得著、用得上!這是群眾給“法律明白人”的一致“好評”,更是本溪法治服務建設的生動縮影。

圖片來源:遼寧政法微信公眾號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

本溪市探索打造各類樣本,不斷突破法治服務壁壘。溪湖區的“紅袖標”黨員巡邏志愿者,平時遇見陌生人就上前去問問,遇見鄰里矛盾就去調解;平山區的居民有什么難事,都愿意去“居民議事廳”聽取專業法律意見……

將各類矛盾糾紛有效化解在基層,群眾更喜樂,地方更和諧。本溪一系列優質法治服務,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法潤人心,法治服務的持續推進,正影響著本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德化宇內,法安天下。

關鍵詞: 安徽淮北 人民調解 遼寧本溪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