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環球觀熱點:從“人找線索”變“線索找人”,重慶檢察機關這樣推動監督理念的“數字革命”

時間:2022-09-13 17:33:36    來源:重慶長安網    

日前,重慶市檢察院發布消息稱,繼今年8月初召開重慶市檢察機關維護黨的二十大安全穩定工作會議暨“質量建設年”工作推進會發布相關行動方案后,一輪面向15個區縣檢察院的政治督察也正式啟動。


(資料圖片)

上半年,在最高檢公布的案件質量主要評價指標中,重慶排名前十及達到通報值的共33項,占比62.3%。做好今年的“后半篇文章”,“后勁”從哪里來?從重慶市檢察院出臺的《2022年檢察大數據賦能法律監督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推動監督理念的“數字革命”,構建全市檢察機關數字化法律監督體系,引領重慶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監督“開源”

“人找線索”變“線索找人”

“大數據賦能法律監督,‘找數據’和‘用數據’必須兩條腿走路!”在重慶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賀恒揚看來,首先要善于從個案數據對比、異常數據研判和類案數據分析中找出“監督源”。

今年7月,“智慧兩江”公益訴訟平臺投入使用,其一大亮點,便是功能強大的公益訴訟線索庫。截至目前,線索庫依托大數據技術,已從重慶網絡問政平臺、市領導留言板、“陽光重慶”等互聯網問政平臺自動抓取2萬余條原始數據,經7層研判篩選,形成公益訴訟線索1000余條并報送重慶市檢察院。

從“人找線索”到“線索找人”。《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挖掘內部數據,突破數字壁壘,逐步建立健全跨部門數據交換機制,建成110可視化系統法律監督模型、保險詐騙虛假訴訟法律監督模型、減刑假釋智慧監督系統等18個法律監督模型和監督系統……按下數字化轉型“加速鍵”,一系列檢察大數據應用場景呼之欲出。

改革“落地”

一部手機提供解決方案

渝中區檢察院檢察官通過“渝e管”可視化數據大屏對非羈押人員進行數字化監管

今年上半年重慶檢察機關業務數據顯示,審前羈押率下降,非羈押人員數量上升,異地監管難、實時監管難、效果評價難日益凸顯。“用好數字‘云’監管平臺等智能手段,是‘辦好案’‘管住人’的關鍵一招。”之前,賀恒揚到渝中區檢察院調研時,一項創新成果讓他眼前一亮。

針對渝中區外來人口犯罪占比和異地監管占比“雙高”的特點,渝中區檢察院自主研發“渝e管”非羈押人員數字管控平臺,只需一臺裝有微信的智能手機就可“刷臉打卡”,上線第一個月就有近千人自愿接受遠程監管。

蘊改革成效于數字實踐。推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以來,依托重慶市檢察院配套自研的量刑建議輔助系統,全市檢察機關針對31個常見罪名近九成認罪認罰案件精準提出量刑建議,為這項制度在渝“落地生根”打下堅實基礎。

上半年,重慶檢察機關認罪認罰適用率91.2%,有辯護人及值班律師參與的同比上升18.9%,確定刑量刑建議提出率、采納率分別達到96.6%和98.4%。

治理“升級”

打造依法能動履職特色品牌

重慶市檢察機關維護黨的二十大安全穩定工作會議暨“質量建設年”工作推進會現場

6月17日,重慶市檢察院召開檢察建議專題會議,賀恒揚在會上拋出一個“小目標”——運用大數據精準挖掘監督線索,用足用好調查核實手段,把檢察建議打造成依法能動履職又一特色品牌。

從“治罪”到“治理”。今年上半年,重慶檢察機關共發出社會治理等各類檢察建議1808份,采納率92.9%,同比增加9.3個百分點。看得見的監督質效,讓檢察建議“長牙生威”。

重塑性變革,數字化轉型。重慶檢察機關還將聚焦制約法律監督的堵點痛點難點,推進未成年人檢察、知識產權檢察、長江生態檢察等領域實質性融合、一體化履職,完善減假暫案件實質化審理配套制度機制,抓好司法行政強制隔離戒毒檢察監督試點工作,探索對成渝金融法院的法律監督機制,以數字檢察引領“質量建設年”各項工作走深走實,以實干實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關鍵詞: 檢察機關 法律監督 重慶市檢察院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