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銀保監會福建監管局:警惕偽造銀行“貸款產品”詐騙風險

時間:2022-09-26 10:47:52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有些群眾、企業面臨資金困難。近期,部分金融消費者在電話、短信等渠道收到偽造銀行“貸款產品”的相關宣傳信息,并附有業務辦理鏈接。一些消費者根據偽造信息內容下載手機APP、填寫個人銀行賬戶和密碼后發現銀行賬戶存款不翼而飛。9月21日,中國銀保監會福建監管局發布關于警惕偽造銀行“貸款產品”信息詐騙的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可疑信息莫回應,異常信息莫驚慌。

中國銀保監會福建監管局指出,騙子偽造銀行貸款產品信息詐騙行為通常有以下步驟:

第一步是騙子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途徑散布貸款信息,通常使用“超低利息、超快到賬、超高額度”等噱頭引誘消費者點擊廣告鏈接,并利用國內各大銀行的招牌取得消費者信任。第二步則是消費者受誘導,根據要求下載所謂的“手機銀行”APP或點擊鏈接進入“銀行官網”之后,會發現所呈現的網站和正確的網站相似。大部分消費者因此打消顧慮,在網站里輸入身份證號、銀行賬戶密碼、手機號等信息。殊不知這是騙子偽造的網站或手機客戶端。第三步,消費者在輸入個人信息后,網站會以“輸入信息錯誤”“個人賬戶異常”等理由,宣稱消費者賬戶被凍結,引誘消費者與網站“客服人員”聯系,并進一步誘導消費者向特定賬戶轉款繳納“解凍費”“驗證金”等費用;部分虛假網站會先行告知消費者貸款已下放,向消費者發送虛假賬戶余額變動短信,并要求消費者向指定賬戶繳交“手續費”“提現費”等。一旦消費者按照騙子要求轉款后,騙子便會關閉詐騙網站或APP,并將受害人拉黑。

中國銀保監會福建監管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事項:

可疑信息莫回應,個人資料需保密。公安部門反詐中心提示,騙子發送短信號碼大多為00、10開頭的長號,收到此類來源不明的銀行產品、服務信息,在無法核實信息來源時切勿點擊鏈接或撥打鏈接附帶的“客服人員”電話;不要輕易將個人身份信息、手機號碼、銀行賬戶密碼等告知他人或登錄可疑網站,不隨意向他人透露接收到的手機驗證碼信息。

異常信息莫驚慌,網上轉賬需謹慎。在收到“賬戶異常”“資金凍結”“將影響征信”等提示后無需驚慌,應保持冷靜,暫停下一步操作,致電銀行官方客服或到附近銀行網點咨詢,判斷信息真偽。正規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貸款發放前不會收取任何費用,切勿未經核實向陌生賬號轉賬。一旦發現被騙,應在第一時間報警并撥打銀行官方客服電話及時止損。

核實信息莫輕信,借款融資需警惕。天上不會掉餡餅,不可輕信“免息”“免擔保”“不上征信”等宣傳廣告,有資金需求的消費者,應選擇正規的金融機構辦理貸款業務;通過網絡渠道、手機銀行等方式辦理業務時,應多方核實信息,部分虛假網站故意使用與銀行官網接近的字母組合行騙,廣大消費者進行操作時,應擦亮雙眼,審慎辨別。(記者張文章)

關鍵詞: 可疑信息莫回應 銀行貸款產品 中國銀保監會福建監管局 異常信息莫驚慌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