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世界新消息丨“喜軍大哥不愧是金牌調解員”!這位老警察化解糾紛究竟有何妙招?

時間:2022-11-06 18:42:32    來源:河北長安網    

“喜軍大哥不愧是金牌調解員,老板把欠我的血汗錢都給了!”

“沒有‘喜軍調解工作室’,就沒有我現在的幸福生活,感謝你們讓我的家庭破鏡重圓!”


【資料圖】

“多虧了老李,解決了俺們兄弟倆積怨多年的宅基地糾紛,現在俺們兄弟倆更親了!”

……

在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城,每當遇到東家長西家短的矛盾糾紛,街坊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喜軍調解工作室”,該工作室已成為老百姓之間的“心靈溝通橋”,而被親切稱作“老李”的李喜軍,也成為了街坊們解開“疙瘩”的“幫大哥”。

隆堯縣公安局優秀退休民警李喜軍現年63歲,曾任隆堯縣公安局東良派出所所長、尹村派出所所長、督察大隊大隊長。先后榮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獲得第二屆“中國杰出(優秀)青年衛士”、“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等多項殊榮。今年4月,邢臺市公安局黨委、隆堯縣委縣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喜軍調解工作室”,又聘請了曹連銀、曹孟辰、張志彬三名工作經驗豐富的退休民警為人民調解員。他們的工作隨著時代的變遷有所改變,但對腳下這片沃土的熱愛始終沒有變,多年的公安生涯,使他們對隆堯的民風民俗、百姓的冷暖都了如指掌。

“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才能打開‘話匣子’、走進‘心窩子’”

1996年6月9日,任東良派出所所長的李喜軍被調任尹村派出所所長時,東良鄉90多名干部群眾走了四十多里的鄉間小路,將一塊“高風亮節萬人送、政績卓著一方安”的鏡匾送到李喜軍同志的新任地尹村派出所。“只有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才能打開群眾的‘話匣子’、走進群眾的‘心窩子’,群眾哪里有需要,咱就繼續走到哪里去……”從那時起,李喜軍切身感受到了作為基層民警的責任,有著多年基層工作經驗的他,群眾基礎扎實,處處為群眾排憂解難,又善于調解工作,以調解糾紛公平公正聞名鄉里。退休后,他積極發揮余熱,化身“金牌調解員”,仍然熱衷并參與人民調解工作。

“我們去‘喜軍調解工作室’說道說道,老李準能給解決!”劉氏兄弟兩個大家庭在“喜軍調解工作室”,你一言我一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不相讓。原來,薛某發現大伯哥劉占某將土倒在薛某家地里,薛某就叫上丈夫劉春某去劉占某家理論,結果話不投機半句多,兄弟、妯娌、叔侄拿起掃帚、甘蔗、紙筒將文斗變成了武斗。

聽完雙方的陳述后,李喜軍將兩家分開詢問,明白兩家內斗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家清單”。身為大哥的劉占某一直對分家情況耿耿于懷,覺得自己吃了虧,老三劉春某占了光,認為老三在里面搗鬼,所以不承認“分家清單”及字據。從此兩家為這事結下了心結,埋下了怨恨的種子。找到癥結后,“喜軍調解工作室”四名工作人員又向劉氏兄弟所在村委會、“分家清單”證明人了解情況,多次到劉春某和劉占某家中,以嘮家常的方式對雙方反復做工作,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并從法律的角度講明要知法守法,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權益。最終,經過長達一個月工作,雙方當事人都認識到了自身的錯誤,最終握手言和,達成和解協議。打架一案結束了,兩家人也慢慢解開了心里的“疙瘩”,重歸于好。“多虧了老李,解決了俺們兄弟倆積怨多年的宅基地糾紛,現在俺們兄弟倆更親了!”

拉家常、處感情、講道理,釋法析理止紛爭

“李調解員,賣瓷磚老板把顧客打了,事雖不大,可我們調解了好久,雙方就是達不成協議!這事兒你還得親自出馬,”5月16日下午3時左右,辦案民警搬著一大堆文件走進喜軍調解工作室。

“這年頭誰不想留個回頭客啊,怎么老板和顧客動手了,有其他原因吧?”李喜軍接過民警遞來的材料翻看著。

“誰說不是,買瓷磚的顧客是開大車的,平時也省儉,當時買瓷磚欠老板一部分錢沒給,買的瓷磚沒用完,想把瓷磚退了折一部分欠款,可談不攏價格。老板嫌大車司機麻煩,為了一點錢翻來覆去想打折,大車司機嫌老板做生意不會變通,又說瓷磚質量有問題,就為這個倆人越說言辭越激烈,結果老板沒控制住情緒把大車司機打了,大車司機氣不過,非要我們把對方拘了……”

辦案民警一邊擦汗一邊說,“經法醫鑒定是輕微傷,對這種民間糾紛還是盡量化解最好啊!可是大車司機讓對方賠償十萬元,我們會同雙方村支書進行了調解,大車司機就是咬定賠償價不放松,調解工作進行不下去了呀!”

“都是沖動惹的禍,賣多少塊瓷磚才能掙十萬啊!”李喜軍通過走訪現場的目擊者,調取視頻,對事情的起因有了更充分地了解后,又多次會同村支書走訪雙方家庭,拉家常、處感情、講道理,“你們一方要求賠十萬,一方不愿意賠這么多,其依據一定要醫院的檢查、治療證明。現在依據在你們手里,你們也一定私下咨詢過律師了,若是走法律程序,估計賠償結果你們比我還清楚,你們一個大車司機、一個做生意的,就為了賭這口氣,耽誤掙錢劃得來嗎?”最后,在李喜軍的調解下,雙方終于達成了諒解。

“和事佬”溫度的調解,讓家務事不再難斷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然而這些“家務事”在“喜軍調解工作室”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得到了圓滿解決。

6月17日,張某和妻子李某、女兒張某某走進“喜軍調解工作室”調解婚姻問題。張某和李某共同育有一子一女,均已成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夫妻兩人感情變淡,妻子李某和同村的光棍漢林某好上了并且同居,為此夫妻開始協商離婚,妻子執意要將家中的四間平房二一添作五,張某認為妻子做的事情不光彩,不愿意平分房子;李某覺得家里有房子她可以時不時回來住著照料重病的兒子。“那受傷的兒子平時誰照顧呢”,李喜軍得知他們的兒子因外出打工受傷在家養傷后問道。“我爸一直照顧哥哥,嫂子在哥哥出事后就不和他過了”,女兒張某某小聲地說。

“這樣子啊”李喜軍若有所思地將李某拉倒一旁說,“大妹子你糊涂啊,起碼從我這個角度看,作為母親你不稱職,孩子都成這樣了,你首先應該一心一意地照顧孩子,想辦法讓孩子康復,共同度過這個難關,而不是尋找那些你那所謂的幸福。退一萬步講,即使分給你兩間房子又能怎樣,孩子受傷的事情還沒有說清楚,又碰上你要離婚,老張獨自照顧孩子,心情能好么,你再隔三差五地回來住幾天,萬一老張有哪天想不開,出了事,到時候可沒有賣后悔藥的,你這是給自己裝了個定時炸彈啊。要么你看這樣行不,那兩間平房你也別要了,先在女兒家住上一個月,好好再為這個家考慮考慮,如果實在無法過下去,再協商離婚也不遲”,最后在征得女兒同意后,李某采納了李喜軍的建議,搬到女兒家住,一起復雜的家庭矛盾就此得以化解。

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之下,城區善治離不開法。在社域治理中,法就像一把梳子,將凌亂的社域事務梳出條理,化解癥結,而“喜軍調解工作室”正是為基層派出所提供了這樣一把梳子,有助于將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推動動態隱患清零。

“喜軍調解工作室”的四名老同志法律基礎堅實、調解經驗豐富,他們積極排查分析轄區矛盾糾紛,及時掌握社情動態,對重大疑難糾紛重點關注。調解中他們法情并舉,能夠充分站在雙方當事人的立場上,將法律道德教育融入調解當中,成為潤物無聲的法制宣傳員,為工作室開展好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打通了“最后一米線”。他們獨有的耐心和豐富的調解經驗,不但贏得了群眾的信服,也讓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截至目前,“喜軍調解工作室”共受理排查矛盾糾紛111起,已經成功調解76起,25起已下裁決,其余10起正在調解,沒有發生一起因調解不當激化矛盾,甚至轉發“民轉刑”案件的情況,真正發揮了調解工作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尹村派出所 隆堯縣公安局 工作人員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