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讓安全“看得見”“摸得著”<br>合肥公安構筑立體式一體化防控網

時間:2022-12-08 14:44:10    來源:法治網    

法治日報記者?范天嬌

法治日報通訊員?仰孝應

近年來,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緊緊盯住爭創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示范城市的有利契機,通過建立完善“四聯模式”,科學構建“三圈五域”立體防控格局,全力推進智慧平安小區建設提檔升級,有力提高了防控體系整體效能和社會治理水平,讓安全“看得見”,“摸得著”。


(資料圖片)

凝聚強大合力

“今晚10點,派出所在弘陽廣場周邊開展夜巡。歡迎轄區熱心居民積極報名!”11月14日20時40分許,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五里墩派出所民警張薇在警民議事群中發布了義警招募通知。

僅僅幾分鐘后,義警名額就已報滿。他們身著專屬馬甲、戴紅袖標,走在主要干道、居民小區里,與民警一起守護轄區平安。

建設平安合肥,群眾既是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參與者和建設者。以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協同聯動機制為牽引,合肥公安機關發揮組織領導能力,完善做實工作聯動、問題聯治、治安聯防、平安聯創的“四聯模式”。

按照合肥市委、市政府出臺的社會治安防控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依托社會治安防控聯席工作機制開展日常調度、聯合檢查、重點治理、專項整治等工作;聯合職能部門和街道社區,按照“小規模、多點位、常態化”模式,持續開展“筑安”系列行動和“推磨轉圈”治安突出問題集中整治;探索建立新時期“合肥義警”群防群治隊伍,全市46家大型商場設置安保固定崗,54支專職巡邏隊伍、6559家商戶參與商場治安聯防,106家保安從業單位在全市校園、醫院、商超等重點部位開展義務巡邏……“全民創安”行動處處可見,在基層凝聚起強大合力。

團結就是力量,效果一一展現。全市黃賭警情連續六年大幅下降,培育出“廬州街坊”“小巷管家”“云川大媽”等一批群防群治特色品牌,26.19萬人的“合肥義警”隊伍日夜守護在大街小巷,越來越多的“平安+”正在接續創建。

實現一體防控

“警察同志,我下車時拿錯行李箱了,麻煩幫我找下!”10月9日17時許,戴女士乘坐機場大巴抵達合肥南站,出站后才發現手上的行李箱拿錯了,于是焦急地來到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高鐵南站派出所警務站向民警求助。

民警經過調查,找到了同樣因拿錯行李箱而焦急萬分的旅客嚴先生。看著失而復得的行李箱,戴女士和嚴先生對警務站的高效服務連連點贊。

不僅陸地建有警務站,隨時服務群眾,水上檢查站也應時而生,保護水域安全。近日,全市首個水上公安檢查站——巢湖船閘水上檢查站正式成立,兼具預警、核查、處置等功能。檢查站成立當天,公安、漁政等水上執法部門的7艘船艇開展聯合巡航,進行安全檢查、法律法規宣傳及安全知識普及。

為了最大限度將風險隱患處置在萌芽狀態,合肥公安機關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以2架警用直升機、122個基層派出所、566個社區警務室、64個綜合警務站、122個地鐵警務室、44家網安警務室等為觸角,積極構建符合地方實際的立體化防控格局,打造城市外圍有公安檢查站、治安卡口查控,城區內部有街面警務站、網格化巡控力量為支撐的“環市際防控圈、環主城區防控圈、環重點區域防控圈”閉環式治安防控識別圈。同時,構筑空中、地面、水上、地下、網絡五域防護網,通過智慧警務調度,實現警力整合、手段整合和信息共享,強化五域防控網一體化運作,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推動智能升級

據了解,在2018年試點建成10個智慧平安小區的基礎上,合肥公安爭取黨委、政府支持,將智慧平安小區建設上升為黨政工程,并同步納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推動市政府出臺《合肥市住宅小區安全防范設施建設和管理實施辦法》,完善全市智慧平安小區建設標準體系。同時,以全市智慧平安小區建設為契機,探索大數據驅動的智慧化社會治安防控新模式,總結了安置小區鎮(區)建、商品房小區自主建、新建小區同步建等五種模式,供全市各地立足實際分層分類推進。

綜合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合肥市公安機關還同步健全系列制度規范,構建多模態社區安防感知網,通過搭建門禁管理等模塊,保障群眾居住安全。構建全息化社區管理服務網,為小區物業、居民提供遠程開門、訪客管理、報修投訴、周邊生活服務等應用,將“人防+技防”有效融合,提升物業管理水平和居民安全感。

目前,全市已建成智慧平安小區3778個,已建智慧平安小區中81%的小區實現可防性案件零發案,抓獲網上逃犯等違法犯罪嫌疑人280余人。智慧平安小區建設模式正在向城中村、三無小區、樓宇等延伸。

關鍵詞: 平安小區 社會治安 公安機關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