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駐村幫扶、深入調研、化解矛盾……河南省這家檢察院為群眾架起法治幫扶“連心橋”

時間:2022-12-08 19:36:15    來源:法治日報    


(資料圖片)

每天一大早,河南省靈寶市尹莊社區的傳統小吃市場就會迎來一撥撥食客,不少食客還把豆腐腦、脂油餅打包帶走。“小吃市場越來越紅火,咱們村民的腰包就會越來越鼓。這多虧了檢察院對咱村的幫扶。”經營小吃的村民一閑下來,就會邊聊天邊展望著美好的未來。

這個小吃市場是靈寶市人民檢察院在幫扶工作中,幫助尹莊社區建成的,被村民們稱為“鄉村振興路上的‘心橋工程’”。

“尹莊社區的豆腐腦、脂油餅是當地有名的傳統小吃,為了保護傳統美食,增加村民和社區的集體經濟收入,我們先后與社區干部多次溝通協商建設事宜,協調相關行政部門給予支持,確保了市場的順利建設。富裕起來的村民,法治意識得到了增強,矛盾糾紛直線下降。”靈寶市檢察院檢察長張建華說。

靈寶市尹莊社區的變化,僅是三門峽市檢察機關立足助推社會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心橋工程”的一個縮影。

三門峽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道偉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市檢察院黨組確立‘以駐村幫扶為載體,黨建引領、能動履職、以點帶面’的總體工作思路,組織和指導全市6個基層檢察院全面推動‘心橋工程’治理模式在全域拓展,打造檢察機關護航鄉村振興的工作品牌。”

三門峽市檢察院發揮黨建優勢,組織機關黨支部與陜州區觀音堂鎮16個村黨支部持續開展對接,利用每月黨員活動日開展形式多樣的共建活動,鞏固深化“心橋工程”主陣地,為基層檢察院開展“心橋工程”做好示范,各基層檢察院深入調研,吃透村情民情,通過專班運作方式,確保“心橋工程”工作實現高起點開局、高標準推進。

“‘心橋工程’立足職能定位,體現檢察特色,積極順應基層社會治理發展變化,主動融入更多法治元素、檢察元素。”張道偉說,全市檢察機關派出幫扶工作隊與當地村“兩委”對接,主動聯合村人民調解委員會、一村一警、綜治網格員等力量,運用釋法說理等方式開展普法宣傳,積極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促使村民集中精力投入到鄉村振興中。

湖濱區檢察院結合矛盾糾紛排查,幫助完善村級工作方案,確保風險早識別、矛盾早發現、問題早解決;陜州區檢察院推動村里成立以村黨支部書記為組長的村民事調解工作小組,組織骨干力量做好矛盾糾紛的及時發現、介入調解、登記回訪、問題上報等工作;義馬市檢察院在辦理涉及群眾信訪申訴等案件時,要求辦案人員必須到現場了解案情、聽取意見,實現從群眾“最多跑一次”向檢察官“至少跑一次”轉變;盧氏縣檢察院組織干警到村(社區)擔任法律咨詢顧問,常態化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引導當地村民養成依法辦事、合理表達訴求的良好習慣;澠池縣檢察院發揮公益訴訟職能,加強對鄉村紅色文化的司法保護,有序推進紅色文化遺址及革命歷史修復挖掘,弘揚紅色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心橋工程’推動法治鄉村建設,不斷夯實基層法治‘軟實力’,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美麗鄉村建設的路子越走越寬。”澠池縣檢察院檢察長楊瓊深有感觸地說,“我們院幫助西村建成融綜合協調、矛盾糾紛調處、治安防控、心理咨詢等設施為一體的法治文化廣場,在推動矛盾糾紛化解的同時,加強法治宣傳、德化教育、移風易俗等工作,推動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并積極培育‘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等鄉村法治人才隊伍,給鄉村注入了法治活力。”

三門峽市委書記劉南昌稱贊檢察機關開展的“心橋工程”,是全市基層治理的重要探索,實踐證明成效明顯。

關鍵詞: 檢察機關 三門峽市 傳統小吃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