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房屋托管合同中暗藏“陷阱”?一條出售個人信息的產業鏈曝光!

時間:2022-12-20 11:26:03    來源:浙江檢察微信公眾號    

浙江省杭州市民老郭的兒子臨近大學畢業。為了支持兒子創業,老郭打算把名下一套商住公寓提供給兒子注冊公司。2022年3月,老郭前往市場監管局辦理手續,卻被告知這套公寓里已經注冊了4家公司。


【資料圖】

不請自來的“幽靈”

公寓是老郭兩年前投資購買的,為了省心省力,一直委托中介公司打理,自己只需要定期收取房租,從未拿來注冊過公司。

到底是誰把公司“開”在了自己的公寓里?老郭很費解。

窗口工作人員告訴老郭,現在注冊公司實行住所地申報制,只要有住所地的證明材料,即房產證、租房合同,就可以在房子里注冊公司。公寓的房產證一直由自己保管,只有一次……

老郭回想起了兩年前的一幕。在簽訂托管合同時,中介公司的小劉拿過房產證去復印。

那會是小劉干的嗎?老郭當即去向小劉求證。

在老郭的追問下,小劉才說出了實情:“叔,我們確實把你的房產證復印件賣給了別人去注冊公司,但是這些公司沒有在你房子里經營,對你出租房子也沒有影響。而且,當初我們簽訂的《房屋托管協議》可是白紙黑字把會出租地址的事情寫進去了,不信你看看?!?/p>

小劉找出了《房屋托管協議》給老郭,在長達8頁的托管合同中,小劉給老郭指出了這樣一條:

“甲方辦好房產證及時交于乙方租房備案、出租注冊、辦公使用。”

老郭一看更生氣了,“我是讓你們幫我出租房子,可沒有同意你們把我的房產證賣給別人,這些公司注冊在我這里,萬一出了事找上我怎么辦!你趕快讓他們去給我注銷了!”但幾天后,小劉告訴老郭,這些地址賣給了中間商,中間商又去賣給了別人,現在他也聯系不上這些公司的法人,沒法注銷。

無奈之下,老郭向市場監管局投訴。

經過調查,市場監管局將老郭公寓里的公司列入地址異常名單予以處理,老郭兒子的公司終于得以順利注冊。本以為事情就到此結束了,沒想到幾個月后,老郭接到了民警的電話。

一條出售個人信息的產業鏈曝光

原來,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區分局在2021年底接群眾舉報,有房產中介人員擅自出售房東房產證等個人信息,而老郭正是該批案件中的被害人之一。

經過數月偵查,一條規模龐大的產業鏈浮出水面:多家房產中介公司、托管公司以每條2500元左右的價格出售房東房產證復印件給地址商,地址商加價轉手給財務代辦公司,財務代辦公司承接虛擬注冊公司業務,并使用房產證照片及偽造的租房合同辦理工商登記。

案發后,公安機關共抓獲中介公司從業人員、地址商、注冊代理公司從業人員20余人,涉及被害人600余名,違法所得140余萬元。

檢察機關經審查發現,本案中不少被害人簽訂的托管合同中包含了所謂的“地址租賃”條款,但這些條款普遍存在含義模糊不清的問題。涉案中介人員在與房東簽訂房屋托管協議時,故意不履行提醒和告知義務,以此欺騙房東簽訂“授權”條款,并擅自將房東個人信息高價出售給承租人以外的第三人,絕大部分房東從未察覺合同中暗藏“陷阱”,一些細心的房東發現并將該條款劃去后,其個人信息依然被中介人員出售。

檢察機關認為,朱某某等人未經房東許可,非法買賣提供包含姓名、身份證號碼、房產證等在內的個人信息,不僅涉嫌刑事犯罪,還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斑@些信息使被侵權人的身份、房產被精確定位,且存在信息被繼續倒賣、泄漏以及被再次利用的可能,導致眾多不特定人員的信息長期面臨受侵害風險,危害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擾亂個人信息正常的收集、使用、流通秩序,致使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2022年11月,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檢察院先后對中介朱某某等17人以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提起公訴,并提出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目前案件正在審理中。

關鍵詞: 個人信息 房屋托管 中介公司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