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環球觀點:長達三年、經歷三家法院、六次判決裁定……北京西城未檢辦案組是這樣破局的

時間:2023-01-18 16:23:38    來源:北京政法網    

一場始于2019年的撫養費引發爭訟,日前當事人及雙方代理人在檢察官的主持下通過線上視頻會議的方式簽署和解協議,并當日完成撫養費支付。在長達三年多的時間里,經歷三家法院、六次判決裁定、多道訴訟程序的糾紛圓滿化解。

厘清事實錨定爭議摸索辦案路徑


(相關資料圖)

這場涉及劉某妻子向劉某和王某提起的返還原物,及劉某與王某患有腦癱的非婚生子提起的撫養費的爭訟始于2019年。在長達三年多的時間里,經歷三家法院、六次判決裁定、多道訴訟程序。由于時間跨度大,涉及不同地區法院,所涉款項包含撫養、治療、贈與等內容,導致部分款項被重復判定。后劉某拒絕執行區法院判決,被列為失信人員,限制高消費。已務工移民的劉某無法出境,無收入來源,進而更難以支付撫養費,執行陷入死循環。

劉某向法院申請再審被駁回后,于2022年8月向北京西城檢察院提出再審監督申請。

2022年9月,西城檢察院未檢辦案組受理該案。辦案人員向法院調取卷宗材料,與原判決承辦法官、再審承辦法官溝通了解案件辦理經過及裁判理由,并組織雙方的訴訟代理人進行多輪答辯,積極向民事檢察部門請教。

在讓當事人充分發表意見后,檢察官發現兩方形成訴訟拉鋸戰的根源在于:一是外地原審判決被推翻后,區法院已生效判決第一項既往撫養費是否仍需給付;二是難以調和的多重情感糾紛,訴訟雙方均不愿妥協讓步,關系近乎崩裂,難以互相對話。

若單發出檢察建議將案件引向再審程序,無益于雙方矛盾化解,更無法盡快實現未成年人撫養費的給付。此時,北京疫情形勢嚴峻,案件承辦檢察官被派出支援隔離點工作。

也正是在穩定、緩和隔離人員情緒、矛盾的過程中,檢察官明確了辦案思路:擱置爭議、搭建平臺、促成和解才是解決家事糾紛案件、貫徹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的最佳方式。

在隔離點工作之余,承辦人開始與當事人及雙方代理人進行緊密溝通,交換意見與訴求。

聊起矛盾沖突,辦案人員與他們換位思考,話家常、談心事,引導當事人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爭議問題;談到憂慮擔心,辦案人員為他們釋法說理,提出解決當下撫養費給付問題的合理方式,積極做好息訴服判工作,傳遞彼此信任;面對和解意愿態度反復,辦案人員冷靜思考、理性分析,避免無原則地“和稀泥”,時刻做好提出再審檢察建議的準備。

檢察官向前一步破除調解困局

檢察官向前一步,積極調和,營造和解條件;當事人彼此讓步,騰出協議空間,化解矛盾糾紛。經過近百通電話、十余版和解協議的努力,將原訴的200余萬元及已生效30余萬元撫養費中的紛雜捋順,抹平雙方關系;從確定金額到資金籌集、支付方式等等細節,承辦人都一一去溝通、督促,雙方終于達成共識:劉某撤回再審監督申請,一次性支付2019年之后怠于支付的共計36個月的撫養費,以后每半年給付一次撫養費;對方自愿放棄20余萬元的前期撫養費。

2022年12月14日,當事人及雙方代理人在檢察官的主持下通過線上視頻會議的方式簽署和解協議,并當日完成撫養費支付。為確保和解協議順利執行,檢察官又積極與西城法院執行庭溝通,并計劃將和解協議及時移交執行法院,便于解除劉某賬戶凍結,保證后續撫養費的履約支付。

一場耗時三年的糾紛圓滿化解,涉案未成年人獲得了父親支付的撫養費,解除賬戶凍結的劉某也有條件繼續提供費用保證涉案未成年人的正常生活、治療。當然,民事檢察和解的達成也為他們減輕了訴累,進而提高了司法效率,凸顯檢察監督的精準度和實效性。

文/北京政法網董振杰通訊員施亮李琢玚

關鍵詞: 和解協議 未成年人 辦案人員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