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焦點快看:3個“全國首創”!福建檢察讓檢察監督提質增效

時間:2023-01-20 21:23:39    來源:福建檢察    

全國首創“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的“三位一體”生態檢察模式,讓山青水秀天更藍;全國首創公益訴訟訴前圓桌會議機制,以最小的司法成本,實現最佳的辦案效果;全國首創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路線圖”機制,讓程序不再空轉,促進案結事了政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拔﹦撔抡哌M,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在福建,每一次機制創新,都促進了檢察職能的充分發揮,惠及百姓民生福祉,助力法治政府建設,形成了一批具有福建特色、走向全國的可復制經驗和創新做法,推動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相關資料圖)

三位一體”生態檢察模式:讓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

2022年10月13日、14日這兩天,福建生態檢察又有大動作。

10月13日,以“攜手共護九龍江母親河”為主題的九龍江流域公益訴訟和生態檢察跨區域協作機制會簽活動,在九龍江下游——美麗的中國水仙花之鄉漳州舉行。

10月14日,大樟溪流域“河湖長+檢察長”跨域保護協作聯合巡河暨增殖放流活動,在永泰縣美麗的大樟溪畔赤錫鄉舉行。這些創新舉措,是全省檢察機關踐行“三位一體”生態檢察模式的一個縮影。

檢察官在大樟溪進行水質取樣快檢,現場測定渾濁度、水溫、PH值等指標

為了讓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近年來,福建檢察機關守護自然環境的對象從林草擴展至大氣、水流、土地、礦產、海洋等“大生態”,在全國首創了“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的“三位一體”生態檢察模式,被納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成為保障生態文明的司法“利器”。

走進寧德市屏南縣代溪鎮康里村“蛇嶺”一處山場,一片新林草木長得很高,這是全國首創“補植復綠”機制實施的成效。多年前,章某不慎燒毀六百多畝山林,讓青山變荒山,嚴重破壞生態環境。

案件移送檢察院后,檢察官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促使章某自愿按過火面積造林,最終,法被判處其緩刑,取得辦好一個案、恢復一片林、挽救一個家的多贏效果。

屏南縣檢察院干警與林業公安、村干部查看補植情況

為規范生態修復工作,省檢察院牽頭與省法院、公安廳、司法廳聯合制定《關于在辦理破壞環境資源刑事犯罪案件中健全和完善生態修復機制的指導意見》,創新推廣養魚治污、放流增殖、退茶還林、跨區整治、廢礦改造、認購碳匯等形式,多樣性修復被損壞的生態環境。

“?!焙糜形遥瑱z察有為。圍繞《加快建設“海上福建”推動海洋經濟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近年來省檢察院總結提升保護生態環境新經驗,探索形成“打擊監督并重、生態公益并舉、檢察行政并聯、海灣陸岸并治、法治綜合并施”的“五并”海洋生態環境檢察保護模式,成為“守護海洋”福建“新樣本”。

“檢察藍”守護大美福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正在八閩大地鋪展開來。

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機制:實現案結、事了、政和

行政申訴案件,大多經過行政處理、行政復議再加行政訴訟一審、二審,時間短則兩三年、甚至十來年,卻仍可能無法解決實質性爭議,反而增加訟累、激化社會矛盾。

如何做實行政檢察,真正實現人民群眾期待的案結事了政和,讓公平正義來得更快更早些?福建省檢察機關在思考與實踐中探求優解方案——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路線圖”工作機制。

2022年10月14日,是姚某結婚兩周年的日子。如今,姚某夫妻倆在企業上班,兩個孩子也上學了。他們一家人過上安寧詳和的日子,來之不易。姚某是閩侯縣人,2013年12月的一天,他與假冒他人名字的莫某結婚。第二天,“新娘”不翼而飛,自此,被騙婚的姚某陷入了無盡的煩惱。

檢察機關就姚某申請撤銷婚姻登記行政爭議案召開公開聽證會

為了解除與莫某的婚姻關系,他打了六次官司,都因與當事人不存在真實的婚姻或假冒的姓名,要么不符合立案條件,要么得不到判決支持,要么超過了行政起訴期限被駁回。

折騰近七年,訴訟程序空轉的結果是,姚某,婚離不掉,彩禮要不回。而他與女友也結不了婚,生的兩個孩子落不了戶。姚某跌入了維權困境。直到2020年7月,姚某抱著一線希望走進檢察機關,維權之路峰回路轉,他的命運因此而改變。

省檢察院第七檢察部與福州市檢察院、閩侯縣檢察院聯合辦理,經過多方調查核實、開展公開聽證、向民政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最終民政局于2020年10月10日刪除該錯誤婚姻登記信息,并于2020年10月14日與女友辦理了結婚登記,解決了困擾姚某近7年的煩心事。莫某也被抓獲歸案,2022年6月,法院以詐騙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九個月,并處罰金一萬元。

7年煩心事一解了之,當事人送來錦旗致謝

據悉,從檢察機關受理姚某監督申請,用了三個月時間就將姚某7年煩心事一解了之,得益于福建行政檢察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路線圖”機制。省檢察院第七檢察部負責人介紹說,為解決實踐中“程序空轉”問題,省檢察院制定《行政爭議實質化解路線圖機制》和《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息訴與和解工作指導意見(試行)》(下稱《意見》),明確開展息訴工作的具體情形、息訴標準、操作流程等,推進行政檢察環節矛盾化解。

《意見》以案結事了政和為目標,形成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路線圖”工作機制,按照“爭議提出—調查核實—監督促和—多元化解”四步驟,打出一套化解行政爭議的“組合拳”。這也是省檢察院在全國率先制定的關于息訴和解、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的工作規范和指引,該機制得到最高檢領導批示肯定并轉發全國。

據介紹,“路線圖”機制構建了“一個理念、兩種工具、三項配套、四條路徑”的多元化解體系。即以促進“案結事了政和”為理念,用好調查核實和公開聽證兩種工具,建立檢察調處、司法救助和案件終結三項配套機制,通過以監督促和、對行政爭議及所涉民事爭議一并化解、多元銜接化解和依靠黨委政府支持化解四條路徑,集中力量破解難題。

訴前圓桌會議機制:聚共識、匯合力、解難題

這是一個問題: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發出后,受建議單位有心整改而力不足,怎么辦?

按照公益訴訟程序,此時,檢察機關會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訴求得到法院支持的結果是:被告執行判決與訴前落實建議遇到一樣繞不過的難題。這一過程,公益受損處于持續狀態。

公益問題能不能在訴前解決,以最少的司法投入獲得最佳的辦案效果?為此,一個以借鑒“楓橋經驗”多方參與化解公益難題為主旨的工作機制——《福建省人民檢察院關于建立行政公益訴訟訴前圓桌會議機制的規定(試行)》應運而生,并寫入福建省委深改委《關于支持檢察機關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意見》在全省推行。

德化縣檢察院牽頭召開屈斗宮德化窯遺址安防工作圓桌會議

據介紹,按照訴前圓桌會議機制,通過召集相關行政監管部門,以及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代表列席,召開訴前圓桌會議,共同研究解決方案和措施,凝聚最大公益保護合力,有效解決公益損害“多頭治理”難題。該機制以其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而被譽為公益訴訟的“楓橋經驗”。

泉州市德化縣檢察院在審查起訴一起盜掘古文化遺址案中,發現屈斗宮德化窯遺址存在保護不到位等問題,遂向有關職能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因遺址點涉及多個行政機關,圓桌會議還邀請了遺址點所在地龍潯鎮、潯中鎮、蓋德鎮、三班鎮政府工作人員參會。

此次圓桌會議上,針對存在的問題,各參會單位積極發表意見和建議,最終確定整改方案。大家表示,將按照整改方案要求,進一步加強協作配合,共同整治文保單位周邊生態環境,在重要入口安裝監控設施,設立警務室,持續推動屈斗宮德化窯址巡查和執法力度,切實保障文物安全。該機制既通過個案促進問題解決,還構建起公益訴訟助力文物保護新格局。

龍巖市新羅區檢察院召開全省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圓桌會議

在最高檢發布的福建典型案件中,不論是訴前程序,還是提起訴訟,個案也好,系列案也罷,都有一個共同點:在雙方或多方共同努力下,保護了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實現了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一,達到了公益訴訟預期目的。這正是訴前圓桌會議機制帶來的雙贏多贏共贏的實效。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福建省檢察機關以問題為導向,以效果為目標,創新因子融入了檢察履職辦案中——“兩書”(部門主要職責說明書和個人崗位說明書)制度、巡回檢察案件化辦理模式、“生態司法+碳匯”工作機制、“親清護企”“嵐島檢察藍”檢察文化品牌等一系列創新機制措施,為依法能動履職、推動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開創新局面。

關鍵詞: 公益訴訟 行政爭議 圓桌會議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