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嚴懲生態破壞行為!人民法院以司法利劍守護百姓身邊的綠水青山

時間:2023-04-13 21:44:49    來源:人民法院報    


(資料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專章論述了“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人民法院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指明了方向。2023年3月18日,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法治深壹度》在精心籌備制作下,以《司法護佑綠水青山》系列節目,從一樁樁真實發生的事例,生動再現了案例背后的法治故事,彰顯了人民法院護航生態環境、守護綠水青山的法治力量和司法智慧,讓生態文明保護理念根植人心。

侗族古村落原貌遭到嚴重破壞,5A級旅游景區重要景點遭遇“刻字留名”、珍貴野生瀕危動物被端上餐桌,河道的砂石被違規盜采……人民群眾賴以生存發展的環境被破壞,綠水青山面臨嚴峻考驗,更對子孫后代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懲治生態破壞行為,對環境侵害行為勇于亮劍,維系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生態環境,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人民法院的職責所在和使命擔當。

用最嚴格的制度和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人民法院對環境破壞行為發出了強有力的聲音。全國法院積極作為,最大限度發揮司法的懲治和震懾作用,先后審理了一批極具典型意義的生態環境破壞案件,通過刑事、民事等責任方式,認真貫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理念,積極探索恢復性司法,注重對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環境權益的優先保護,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守衛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司法護佑綠水青山系列》節目,深刻展示了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情懷,彰顯了司法護航生態文明建設和服務大局的堅定決心。路途漫漫,唯有奮斗,當前生態環境狀況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向往為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提出了明確具體的需求。人民法院將準確把握服務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目標任務,以實際行動為生態文明建設筑牢司法屏障,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對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