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虛報小微企業貸款成農商行被罰“重災區” 亂象如何改善?

時間:2020-09-03 16:56:30    來源:中國網財經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官網接連三日公布了九江銀保監分局對6家農商行的處罰信息,處罰原因主要集中在虛報涉農、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數據。

具體來看,江西瑞昌農村商業銀行因虛報涉農、普惠型涉農、小微、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數據被罰35萬;共青農村商業銀行因虛報涉農、普惠型涉農、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數據被罰30萬;江西武寧農村商業銀行因虛報涉農、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數據被罰25萬;江西都昌農村商業銀行因虛報涉農、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數據被罰25萬;江西修水農村商業銀行因虛報涉農、普惠型涉農、小微企業貸款數據被罰25萬;江西武寧農村商業銀行因虛報涉農、普惠型涉農貸款數據被罰25萬。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已有多家銀行因虛報或錯報涉農、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小微企業貸款數據被監管處罰。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9月2日,僅江西省就有41家農商行因虛報涉農貸款數據被罰,包括南昌農村商業銀行、江西贛昌農村商業銀行、江西灣里農村商業銀行等。另外有6家農商行因錯報涉農、小微企業貸款數據被罰,分別是江西銅鼓農村商業銀行、江西高安農村商業銀行、江西宜豐農村商業銀行、江西上高農村商業銀行、江西奉新農村商業銀行、江西靖安農村商業銀行。

除江西省之外,其他省份也有農商行因上述問題被罰。2020年7月2日,浙江稠州商業銀行麗水縉云支行因“貸款企業類型劃分不準確,導致虛增小微企業貸款數據”被罰25萬;2020年6月30日,縉云聯合村鎮銀行因“消費貸款統計為經營性貸款導致虛增小微企業貸款數據”被罰25萬;銀保監會3月2日披露的處罰信息顯示,北京農商銀行被北京銀保監局處以330萬元的罰款,原因之一便是錯報小微貸款報表數據。

對此,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虛報數據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為滿足監管的考核要求,因為監管針對銀行在涉農、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方面有相應的考核要求;二是能夠獲得其他收益,例如,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支農再貸款會根據這些考核指標來確定。

近年來,監管機構曾多次出臺文件以及考核指導意見,引導銀行加大對普惠型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力度。與此同時,也出臺了若干考核指標,2015年提出銀行的“三個不低于”,即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小微企業貸款戶數不低于上年同期戶數,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2018年銀保監會又提出了“兩增兩控”的新目標。“兩增”即針對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同比增速,貸款戶數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兩控”即合理控制小微企業貸款資產質量水平和貸款綜合成本。

然而,董希淼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監管考核指標設置比較理想的狀態在于讓銀行跳起來夠得著,設置太低則沒有挑戰性,銀行的潛力就挖掘不出來,但設置太高的話,銀行要么放棄要么就是作假。近幾年他曾到一些銀行調研,發現涉農貸款、小額扶貧貸款指標太高,短期內要求一下子提高很多,對于銀行而言則很難完成。

關于銀行虛報或錯報監管數據的亂象如何改善,董希淼認為,一方面需要加強涉農、普惠型小微貸款的真實性檢查,加大行政處罰力度,督促銀行提高數據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其實也需要反思,指標是不是脫離實際,是否超出了商業銀行的能力范圍。除此之外,還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從正面激勵的角度,引導銀行加大對涉農、普惠型小微貸款的投放。貨幣政策方面,包括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支持;監管政策方面,更多的是給予激勵,地方政府在財政上面也可以采取一些貼息、獎勵的辦法,同時還要加強盡職免責容錯糾錯機制,鼓勵銀行打消基層機構一線員工的服務顧慮。(記者 常實 見習記者 王金瑞)

關鍵詞: 虛報小微企業貸款 農商行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