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兩會聲音】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副院長李迎新:巡回審判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時間:2022-03-05 09:07:07    來源:中新網    

李迎新委員在“委員通道”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說

巡回審判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本報北京3月4日訊記者趙晨熙今天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開幕前的首場“委員通道”上,在回答《法治日報》記者提出的“巡回審判是如何讓群眾在‘家門口’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問題時,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副院長李迎新說,巡回審判是為了方便當事人的訴訟,就地立案、就地開庭、當庭調解、當庭結案的一種審判形式,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百姓身邊的法庭”。

談到巡回審判,李迎新分享了一個她審理過的案件:農民工小張在工地不慎摔傷住院,因生活困難而且包工頭拒絕賠償,無奈訴至法院。考慮到小張已住院治療無法出庭,法院將巡回法庭搬到了他的病床前。經過近兩個小時的釋法說理和耐心調解,包工頭當場支付了拖欠的醫藥費,并就后續賠償金達成了調解協議。至此,一起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順利調解結案。

“這個案例中,巡回審判打破了審判地點、審判形式的限制,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李迎新介紹說,近年來,媒體報道過的“馬背法庭”“溜索法官”等,都是巡回審判的一些具體形式,法官們背著國徽,帶著溫暖,踏遍千山萬水、歷經風霜雨雪,將法庭設在田間地頭、開進科創園區、搬到國境線上,把司法公正的陽光雨露送到了老百姓身邊。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巡回審判也在不斷創新和發展,出現了“云端法庭”。李迎新以北京法院為例介紹說,2020年北京法院系統在線庭審共計28萬余次,2021年增長到48萬余次,越來越多的巡回法官不再跋山涉水,訴訟群眾足不出戶,進一步解鎖了“司法為民”的基因密碼,延續了百姓與法官的血脈聯系。

“巡回審判不僅僅是一種工作方法,更是一種理念,一種作風。實踐中,只要人民群眾有需求,我們的法官就會堅守初心和使命,堅持‘巡回審判路開,公平正義自來’,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李迎新說。

關鍵詞: 巡回審判 公平正義 北京市通州區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