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廣西警方多款智能“武器”上線,便民服務實現再升級

時間:2022-03-20 20:37:39    來源:平安廣西網    

●聯網全區智能安防小區4000余個,助力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推動區市兩級“雪亮工程”視頻共享平臺聯網,使“雪亮工程”在線率提升至90%以上

●優化數據算法模型,推送數據支撐疫情精準防控

●推進新警務信息綜合應用平臺建設,助力廣西公安工作提升

“歡迎咨詢,廣西南寧警方‘壯警哥’智能客服為您服務。申領居住證分個人申領和集體申領……”2021年9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警方“壯警哥”智能客服機器人和“i微警公眾版”小程序、“邕城網證”小程序正式上線,無需下載,即開即用,可24小時提供服務,方便群眾自助問、查、辦。

“壯警哥”智能客服機器人簡介

“i微警公眾版”小程序

“邕城網證”小程序

“壯警哥”上線的背后,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科技信息化總隊助力當地信息化建設、著力提升科技引領實戰、服務實戰能力的一個縮影。

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戰斗力。2021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科技信息化總隊積極開展“互聯網+智能客服”試點工作,建立全區公安政務知識庫和智能客服機器人,收集智能客服知識庫信息共計6萬余條,群眾詢問辦事進度1.8萬次,直達辦事服務窗口完成服務1.5萬余次,線上回復人口問題1540余個,熱線回復其他問題3810余個。

科技賦能,警務提升

把散落的海量數據連成“情報云”,讓“雪亮工程”變身“千里眼”……在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科技信息化總隊實現了科技與警力的有效結合。

他們制定出臺《廣西智能安防小區建設指導性技術方案》《廣西社會視頻圖像數據安全聯網技術指導方案》等標準規范,指導全區公安機關通過安全方式開展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截至目前,聯網全區智能安防小區4000余個。推動區市兩級“雪亮工程”視頻共享平臺聯網,建立全區一體運維管理機制,使“雪亮工程”在線率提升至90%以上。

他們還配合在全區3.1萬所中小學、幼兒園建設視頻監控7.4萬套、一鍵式報警系統3萬余套。匯聚智慧小區、平安校園、平安醫院、百姓天網、平安家園、守望工程等社會面視頻資源47萬路及農村重點公共區域視頻資源8.1萬路。

2021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科技信息化總隊的指導下,北海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及時開展北海市警用大數據立體防控體系項目建設,實現了各要素一體化管控,為轄區預防和打擊犯罪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落地問題。

數據助力,迎戰疫情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科技信息化總隊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牽頭做好自治區疫情防控數據分析專班工作。

專班堅持24小時值班,針對不同階段疫情的特點和防控工作需要,不斷優化數據算法模型,提升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推送大量數據支撐基層聯防聯控組開展精準防控工作。

在東興、百色相繼發生輸入性聚集疫情時,專班嚴格落實快、準、嚴的要求,緊盯防外溢、助流調,全力做好涉疫數據分析推送工作。東興疫情防控期間,專班共推送涉疫重點人員數據57.9萬條;百色疫情防控期間,專班共推送涉疫重點人員數據170余萬條,助力廣西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智能服務,造福百姓

人民公安為人民,是初心,亦是使命。202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科技信息化總隊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指導全區科信系統通過智慧警務切實為群眾辦實事、紓民憂、解民困。

2021年以來,科技信息化總隊對全區1707名流浪乞討人員進行身份比對核查,比對相似度較高的人員信息187條,幫助民政部門核實66名滯留受助人員尋親返鄉、落戶安置。與此同時,科技信息化總隊協助自治區殘疾人聯合會破解殘疾人證照數據匯聚難題,該項工作在中國殘聯考核中名列前茅。

為更好地為群眾辦實事,科技信息化總隊推進新警務信息綜合應用平臺建設,并成立工作專班編制了新一代平臺建設標準,共5大項20個小項。

自2021年10月起,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區公安機關新增案件已全部實現單軌錄入新的警務信息綜合應用平臺。新的警務信息綜合應用平臺功能更加強大,辦理案件不受時空限制;服務更加智能,辦案民警可調取和應用多種數據;技術架構更加先進,既節約經費和時間,又減輕運維壓力。截至目前,新的警務信息綜合應用平臺已錄入辦理案件20余萬起,大力助推廣西公安工作質量、效率雙提升。

(南寧警方)

關鍵詞: 自治區公安廳 社會治安 廣西壯族自治區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