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青島多名基層法官借力科技手段 維護法律公平公正

時間:2022-03-28 14:05:41    來源:青島晚報    

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進入訴訟程序的案件近期無法開庭審理。3月27日記者從青島多個基層法院了解到,法官們借力科技手段,通過線上開庭等方式,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不斷提升審執質效,全力增強群眾和企業的司法獲得感,維護法律的公平公正。

1.4億元合同糾紛在線調解

3月22日,市北區人民法院通過互聯網線上庭審的方式審理了原告青島某銀行訴被告青島某環保有限公司、李某甲、李某乙、濱州某熱力公司、新疆某能源公司標的額達1.4億元的保理合同糾紛案件。

辦案法官發現,這起案件具有訴訟請求多、證據多、被告多的“三多”特點,訴訟標的達1.4億元,證據上百頁,被告眾多且分布在濱州、新疆等多地。在疫情嚴峻的當下,這類“三多”案件存在繁雜的舉證、質證環節,給法院互聯網線上庭審提出了諸多挑戰和更高要求。

民二庭結合現有的互聯網通訊技術及各類網絡庭審平臺,為各方當事人架起了庭前“線上”溝通的橋梁。法官組建案件微信群,原被告雙方當事人在法官的引導下,在規定時間內可在微信群中隨時舉證質證,待當事人充分舉證質證后,法官再將雙方質證意見匯總,為下一步庭審明確雙方爭議焦點,提升審理效率打下前期基礎。

在法官的主持引導下,整個互聯網線上庭審只用時不到20分鐘,極大提升了效率。得益于舉證質證期間原被告雙方深入充分的溝通,原告了解到被告企業在疫情中的困難并表示理解,被告亦向原告表達了還款的決心。后在法院的主持下,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本案順利審結。

15分鐘開庭審理10起案件

“系統排期顯示,今天有41件案件開庭。”查看當天的開庭計劃,是市南區人民法院法官黃健到辦公室后的第一項工作。根據3月16日的開庭計劃,當天上午9時30分開始,黃健將審理10件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聯審案件。因疫情期間不便現場開庭,這10件案件都是線上審理。庭前,雙方當事人已經將訴訟材料和證據材料通過知產案件智審平臺同步至庭審中。黃健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采用以庭審錄音錄像代替筆錄的庭審模式,僅耗時15分鐘便完成了10件案件的開庭工作。

下午2時,黃健選擇使用智慧庭審系統搭載的“語音識別轉寫”功能,開庭審理某銀行訴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案件僅用時20分鐘即完成庭審。

一年前的交通事故在線調解

為防控疫情,萊西市人民法院法官王子豪所住小區采取了封控措施。3月23日,王子豪在線開庭審理一起交通事故責任糾紛。2021年3月,趙某駕駛貨車送貨途中將李某撞傷。萊西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趙某承擔事故全部責任。李某受傷后,到醫院進行治療并支付醫療費3萬余元。

2021年12月,青島某鑒定機構對李某的傷殘等級、誤工期限、護理期限進行鑒定,鑒定意見為李某構成十級傷殘、誤工期限為60至150日、護理期限為60至90日。李某將趙某以及承保事故車輛交強險、第三者責任險的某保險公司訴至法院。李某先行承擔了醫療費,希望法院早日進行庭審以便及時獲得賠償款。

在互聯網庭審過程中,原告李某增加了訴訟請求,保險公司主張新的答辯期,故需另行排期組織庭審,但王子豪法官在庭前查閱卷宗時,發現案件并不復雜,庭審結束后又組織雙方進行調解。目前,各方無重大分歧,在協商好具體細節后,有望達成調解協議。(觀海新聞/青島晚報首席記者劉卓毅通訊員張淦張賽吳晶晶)

關鍵詞: 青島基層法官 科技手段 開庭審理案件 合同糾紛在線調解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