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此地2308個人民調解員全部下沉到鄉鎮,成績單來了……

時間:2022-03-31 11:54:30    來源:畢節長安網    

人民調解被譽為“東方之花”,是我國獨創的化解矛盾、消除紛爭的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在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司法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工作人員正忙著整理檔案。“都是調解案件檔案,每次解決完老百姓的‘煩心事’,我們會把所有資料歸檔、編號,這只是一小部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主任康河指著滿柜子整齊的檔案盒說。

在基層,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等種種糾紛未能解決時,都會延伸到司法局調解處,由人民調解員展開調解。畢節市赫章縣現有人民調解員2308個,下沉到鄉鎮社區,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多方參與群眾矛盾糾紛化解排查網絡。

“只坐在辦公室里是干不好調解工作的。”康河說,調解員大多數時候,不是在實地調查取證中,就是在去調查取證的路上,“這幾年,我們走了太多冤枉路,碰了很多次壁,來這里就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結果真的給我們解決了,咱老百姓領情!康主任不收一分錢,多次走著山路到我們那里去了解情況,辦實事辦好事,辦到了老百姓家門口,下次有事咱還找他。”經康河調解后解決糾紛的王井奎認為,現場了解情況后再調解更容易讓人信服。

今年初,家住畢節市赫章縣白果街道發營村的王井奎向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反映,2017年初,畢節市某某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修建赫章縣媽姑鉛鋅礦獨立工礦區搬遷配套路網工程快速通道時,因施工導致王家五座祖墳不同程度受損。幾年來,雙方因祖墳維修費用多次協商未果,希望調解員能出面解決這個多年的“心病”。

接到申請,康河快速到達矛盾發生地,通過多次實地走訪、手繪現場草圖、調查取證、多角度打聽等方法,弄清了事情原委。心中有底后,康河開啟了調解模式,最后,經過多次電話溝通,兩次現場調解,雙方最終達成賠償協議,一起長達5年多的賠償糾紛在康河的調解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基層調解就是要‘對癥下藥’,任何糾紛只要擺在情、理、法的臺面上,總能找到突破點,任何矛盾都會迎刃而解。”康河自豪地說。

去年3月中旬一個傍晚,一位手杵拐杖的老大娘步履蹣跚地走進畢節市赫章縣司法局服務大廳,剛進大門,大娘就氣喘吁吁的尋找椅子,調解員看到后立馬過去詢問,“大娘您怎么了,有什么事情需要幫助?”大娘坐在椅子上,猛喘幾口氣后說:“我叫陳某素,今年八十多了,生活難以自理,有子女四人,可是她們都不管我,我該怎么辦?”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但調解員們并沒有被困難嚇到,考慮到陳大娘年齡大、腿腳不便等因素,調解員兵分幾路,第一時間與陳大娘的四位子女取得聯系。在電話中,調解員“對癥下藥”,從忠孝友愛、老年人權益保護、拒絕贍養老人構成遺棄罪的法律后果等方面入手,耐心解釋及說服。經過近2個小時的努力,陳大娘的子女們一致同意今后老人跟大兒子住,其余子女每月支付1000元贍養費,一場家庭贍養糾紛在矛盾化解中心得到了妥善解決。

據介紹,調解工作開展以來,畢節市赫章縣司法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堅持把矛盾解決在基層、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把矛盾糾紛就地解決,用心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2019年至今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4541件。

關鍵詞: 對癥下藥 調查取證 我該怎么辦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