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 正文

王璨:后疫情時代是機會也是挑戰,唯有破局自救方能促進醫美行業長足發展

時間:2022-10-31 18:07:23    來源:壹點網    

2019年爆發的疫情持續至今對許多行業造成了重大打擊,醫美行業就是其中之一。在2019年疫情之前,中國的醫美機構體量越來越大,全國超過一萬平方米以上的整形醫院多達幾十家。另外根據前瞻數據顯示,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已從298億元飛速增長到了2274億元,預計2023年將突破3000億元。

但是伴隨著疫情的爆發,自2022年3月以來,全國大量的大型醫美企業、機構開始面臨持續虧損和巨大的資金壓力。在9月19日開盤中,A股醫美概念股一路走低,截至收盤,華熙生物跌超13%,愛美客跌超11%,朗姿股份跌超9%、華東醫藥跌超8%、昊海生科跌超6%。

針對如今的醫美低迷情形,我們有幸邀請到了遠想生物CMO王璨先生,來看看他對于醫美行業發展的獨特見解。王璨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曾任職于國內外知名醫美廠商、上市公司市場營銷及大客戶運營負責人職位,10余年美業品牌營銷的經驗,更是讓他精通新品爆品打造以及醫美顧問式銷售模式搭建,為合作伙伴提供Total Solution,他曾引進并推廣過知名美學方案,打造過醫美行業百萬銷量爆品,強勁的專業實力與專業履歷使他成為知名的醫美行業營銷專家,深受業內專業人士的認可。

遠想生物CMO王璨表示其實此前醫美市場出現低迷情況不只是疫情原因,更多的是消費者安全變美的需求不斷攀升。根據《2022年中國醫療美容連鎖機構經營分析報告》顯示,在疫情反復的特殊時段,消費者更傾向于求穩心態,多選擇常規性的醫美手術,非手術類的以輕醫美為主。其中,手術類醫美項目中鼻整形、眼整形手術占比較大,而非手術類醫美項目中光電類抗衰、填充類收入占比更高。

但是隨著近幾年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提高,絕大部分醫美上游廠商由于國家許可和行業技術壁壘高,上市審批嚴格且研發投入大,原材料制造商高度集中,在其快速增長的市場空間面前顯得力不從心,再加上缺乏專業醫療人員資源供給、完善的醫美專業培訓體系和待提升的市場與服務的合規狀態,這也是造成醫美市場低迷的原因。

當前環境下,上游醫美機構應如何應變突圍?

隨著國家出臺多項醫美政策,這不僅使得醫美進入“強監管”時代,更給醫美行業帶來了良性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在合規經營的前提下,上游醫美機構需要根據相應規范完善自身體系,培養更專業的醫美從業人員,來滿足求美者不同層次以及多樣化的需求。另外研發技術作為上游醫美機構的立身之本,要增強自己的研發能力,在自身經濟能力范圍之內研發出更豐富、更有質量的產品,唯有靠口碑才能贏得客戶信賴。” 遠想生物CMO王璨如是說道。

此外,很多上游醫美機構、企業沒有整體的內容規劃,缺乏建立“內容營銷護城河”的意識。所以對于上游醫美機構來說,互聯網新媒體平臺是重要的戰略高地,必須投入人力物力探索建設,形成適合自家機構的推廣風格。例如:

打造專屬于品牌的大IP,如業內專家形象:醫生、院長、專家、深度評測用戶等,再建立專屬標簽來強化IP在用戶中的形象,與用戶建立深度聯系。

打造專屬于品牌的爆品:一個產品最直觀的視覺呈現就是前期的海報宣傳與吸睛文案,在當下醫美逐漸年輕化的市場前提下,對于現如今的用戶來說,軟廣有趣的海報設計與獨特的吸睛文案才是真正能留下用戶的前期鋪墊。

打造一套專屬求美者消費售后體系:隨著醫美受眾的不斷擴大,醫美市場中出現了許多消費亂象,誰在“手段營銷”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多,誰就能獲得更多客源,同樣同一手術項目的價格,在不同的機構、醫院中很大程度上“因人而異”,雖然虛假宣傳能帶來短暫可觀的收益,但卻給求美者帶來不可靠的印象,更阻礙醫美行業的發展。所以切記不要跟風逐利,不要搞夸大的噱頭營銷,而是要深入到消費群體中調研,切實滿足消費者需求,實時跟蹤消費者售后效果,形成完整的售前售后求美消費體系,方能破局而出。

雖然醫美行業在經歷寒冬,但是醫美行業未來的發展勢頭依舊良好。遠想生物CMO王璨表示:隨著醫美日益規范化,醫美行業會回歸到醫療本身,只有充分了解求美者的需求,更專業地服務于求美者,保持初心,堅守本心,才能促使醫美行業度過寒冬,迎來新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