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國內 > 正文

山東差異化實施安全監管 精準高效控風險

時間:2022-05-06 15:41:09    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    

越自律,才能越安全、越自主。記者了解到,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近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分類分級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為精準高效控風險、除隱患、遏事故,避免“只管好企業、不管差企業”和監督管理“簡單粗泛”問題,山東將根據行業類別、風險大小、安全生產狀況和管理績效對企業分類分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據分類分級情況對本行業、領域的企業實施動態管理。

根據行業和風險大小,按《山東省安全生產任務分工》規定的125個行業分類,綜合考慮既有風險和潛在風險,將企業為劃分Ⅰ類企業、Ⅱ類企業。礦山、金屬冶煉、交通運輸、建筑施工、粉塵涉爆、涉氨制冷企業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裝卸企業以及使用危險物品從事生產且使用量達到規定數量的企業(統稱高危企業),納入“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管理的企業,按國家和省級政策要求停產限產的企業,檢維修、高處作業及動火、有限空間等危險作業量大、人多的企業,以及其他風險點較多的企業,應確定為Ⅰ類企業實施重點監管。其他確定為Ⅱ類企業實施常規監管。

根據安全生產狀況和管理績效,綜合評估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從業人員安全素質、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投入、工藝和設備安全運行、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等狀況,從好到差統一判定為“A、B、C、D”四個等級。企業安全管理規范嚴格,處于行業領先水平的,可定為A級;安全管理良好,整體穩定可控的,可定為B級;安全管理體系基本健全,需要改進提升的,可定為C級;安全管控較差,問題隱患較多的,可定為D級。具體通過診斷評估等方式確定。近3年內發生致人死亡生產安全事故的,一律判定為D級企業。

對安全生產管理存在短板和缺陷,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創新舉措執行落實不到位,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未有效建立運行,檢查發現問題隱患突出、多次予以處罰或拒不執行監管執法指令,發生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或瞞報生產安全事故,以及存在其他影響安全生產狀況情形的,給予降級或直接判定為低等級。發生一般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的,直接降為D級企業。對作降級處理的企業,一般實行為期一年的重點關注,關注期滿重新定級。

基于上述分類,山東按照Ⅰ類企業嚴于Ⅱ類企業、低等級企業嚴于高等級企業的標準,差異化實施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其中,對A級企業以指導服務為主,鼓勵強化自主管理,適當減少檢查頻次。對B級企業進行常態化監管,按計劃實施常規檢查。對C級企業進行重點監管,加大檢查和執法力度。對D級企業重點關注、嚴管嚴查,實施高頻次專項檢查、執法檢查或診斷檢查,依法依規責令限期整改或停產停業整頓。各級各部門根據安全生產形勢需要,可對Ⅰ類企業和Ⅱ類企業中的C級、D級企業實施針對性監督管理措施。

Ⅰ類企業中的C級、D級企業和Ⅱ類企業中的D級企業,由省市縣行業主管部門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分工派駐人員駐點監督,督促落實整治措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Ⅰ類企業中的A級、B級企業和Ⅱ類企業中的B級、C級企業,可實行巡回、定期駐點監督。

企業安全生產分級將作為要素供應、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據了解,對連續定為高等級、示范作用明顯的企業,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可通過復產復工優先審核、降低安責險費率等措施予以激勵。對連續定為低等級、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依法依規責令停產停業整頓,經整頓仍達不到要求的,依法予以關閉。

據介紹,今年7月底前,山東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將完成Ⅰ類企業、Ⅱ類企業分類,形成基礎信息庫;9月底前,省市縣按職責組織監管企業完成全面診斷和首次分類分級,建立“一企一檔”電子臺賬并動態更新,實施清單化管理,并最終形成全省一本賬。

按照《意見》,企業分類分級監管將被納入山東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巡查考核的重點內容,從嚴考核。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對企業診斷、第三方機構診斷或部門診斷不嚴格不規范,診斷不準不全,檢查不深不透,結論不真不實,回避問題、掩蓋隱患,影響分類分級監管實效的,將一律依法倒查責任,對相關責任單位、責任人嚴厲實施責任追究。(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付玉婷 報道)

關鍵詞: 山東省安全生產任務分工 差異化實施安全監管 企業安全生產分級 安全生產狀況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