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國內 > 正文

今年社保、保險和養老金 入市資金規模最高或超6000億元

時間:2020-02-20 11:39:50    來源:證券日報    

今年以來,投資者在加速入市。最新數據現實,截至1月底,A股投資者(包括自然人和機構)已經達到1.6億。與此同時,外資、機構也在紛紛加倉。

近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示,下一步要積極拓展中長期資金來源。進一步提升權益類基金占比,擴大公募基金投顧業務試點,鼓勵和支持社保、保險、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推動個人養老金稅收遞延賬戶投資公募基金政策落地。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長期資金入市有三大基礎。首先,近年來,監管部門已經采取多項舉措,優化和擴大股票互聯互通機制、修訂完善QFII、RQFII制度、進一步擴大證券期貨業開放、推動公募機構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擴大股票股指期權試點和發布MOM產品指引等,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不斷完善。其次,目前A股的估值優勢明顯,有助于吸引長線資金,分享中國新經濟成長的收益。最后,疫情對經濟的沖擊逐漸減弱,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有力地支撐了A股市場的長牛趨勢,預計2020年A股中長線資金依然持續流入,支撐市場慢牛行情。

“當前A股正處于制度改革和技術創新雙驅動的階段,一方面,注冊制改革為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資產配置作用提供了先行探索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隨著國產替代和國內上市公司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部分龍頭的科技公司已經占據了市場需求空間的賽道,未來有望進入快速增長期。”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長期資金此時入市,既能夠享受到科技驅動經濟轉型的新紅利,同時期中長期的價格投資風格,也有利于引導資本市場逐步走向成熟,更好地支持經濟創新發展和結構轉型。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全國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26萬億元,同比增長12.17%。而險資是中長期入市增量資金重要來源之一。今年年初,銀保監會發文指出,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各類健康和養老保險業務,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社保、保險和養老金一直是市場的幾個重要長期資金來源,而且最近幾年入市的規模也有明顯增長,這主要得力于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環境的改善。預計今年整體入市的規模和去年相當。”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為了推動社保、保險和養老金入市,預計今年政府將會出臺激勵政策。如為了鼓勵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入市,中國政府可能會學習美國401K條款,采取對該類資金實施延遲納稅的積極政策,借以擴大養老金入市的規模,同時鼓勵更多企業和事業單位建立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做大養老金的規模。如果政策引導得當,今年社保、保險和養老金入市資金規模最高或超6000億元。”龍門資管董事長李映宏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但由于社保和養老金的特殊性質,加大入市比例,還需要加強監管,強化入市后的信息披露。”潘向東表示,其次,監管層需要繼續完善對沖機制,滿足中長線資金對沖需求;最后,豐富中長線資金在資本市場中投資形式。見習記者 吳曉璐

關鍵詞: 社保 保險 養老金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