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特別關注 > 正文

煥發新活力!青島72個歷史城區保護更新項目集中開建

時間:2022-04-29 15:31:15    來源:青島日報    

4月28日,以中山路、大鮑島為代表的青島歷史城區迎來歷史性時刻——總投資40億元的72個歷史城區保護更新項目集中開工,重振老城活力的“決戰”在基礎設施建設、建筑保護修繕、全新業態導入等領域紛紛打響。此次集中開工項目涉及市南區中山路片區、劈柴院片區等9個片區和市北區四方路片區、館陶路片區等,其中備受市民游客關注的中山路主街、劈柴院、浙江路廣場,四方路、館陶路以及“沉睡”多年的伊都錦大廈、東方貿易大廈等都將有新動作。

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市區一體化推進下,包含著青島人至深至誠情感的西部老城,揭開了向新時代轉場的序幕。統籌項目改造和項目招引,72個項目在守護老城區既有“煙火氣”的同時,無疑也讓這片區域增添新動力、煥發新活力。

中山路、劈柴院、浙江路廣場都要變

記者梳理發現,此次集中開工的72個重點項目,涉及老建筑的保護修繕、外立面整治、老舊街區改造、停車場等基礎配套完善、夜間亮化等多個方面。

根據“任務表”,中山路兩側兩平方公里的歷史建筑保護修繕要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中山路主路、大鮑島區域、天主教堂等主要景觀亮化工作也已啟動;劈柴院計劃打造成為“老字號”文化體驗區,目前已啟動建筑保護修繕、地下管網整修等綜合性改造工程,北京路周邊圍合區域作為劈柴院二期項目,同步推進保護修繕和業態招引工作。

浙江路大廣場周邊也將有大變化。緊鄰天主教堂的圣心修道院今年要完成1萬平方米的保護修繕及景觀提升,主廣場也將實施藝術化提升。為解決停車問題,市南區在廣場周邊的浙江路新建一處停車場,建成后將增加60個停車泊位。

一路向北,在市南區、市北區的共同努力下,大鮑島片區已經展露出全新氣象。四方路以北,完成修繕的街區內,已經導入了文化體驗、創意零售、餐飲美食、休閑娛樂、公寓住宿、產業辦公等業態。四方路以南,深受“老青島”喜愛的“茍不理”包子鋪已經重新開張。為了服務該片區的數十套青年人才公寓項目,市南區正在建設街心花園、漫行導視系統等配套設施,以打造老街里慢生活區。

歷史片區協同區域大型商業建筑外立面整治和周邊區域老舊街區改造也是此次開工的重點。例如,市北區將對四方路街區周邊的伊都錦大廈、東方貿易大廈等6棟大型商業建筑進行統一設計、同步改造;對中山路周邊2平方公里范圍內的155棟居民樓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體化打造年輕人向往的、宜居又宜業的歷史城區。

如何把老城“存量”轉化成“流量”

總面積28平方公里的歷史城區保護范圍內,蘊含著無數城市瑰寶。正因如此,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被列為青島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八大攻堅戰”之首,被寄予厚望。但同國內外其他城市的老城區一樣,百年歷史層累既賦予了青島西部城區濃郁深厚的魅力,也帶來了一系列現實問題——房屋老舊,市政條件落后,缺乏優質的公共空間;二十多年來,因人口不斷外流,導致人口結構老齡化嚴重,居民消費水平較低;現有商業生態存在較為嚴重的單一化、同質化問題。

青島要如何攻克這些橫亙在老城復興道路上的頑石,把一批沉寂多年的“存量”轉化成“流量”?

記者注意到,為取得“決戰”勝利,青島各級各部門努力將“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有機結合,通過“政府+平臺公司+頭部企業+社會資本”的運營模式,吸引多元資本布局歷史城區保護更新項目。

“政府主導,就是要總抓歷史街區復興的主魂、主線、主題,對每個片區進行精準定位,再發揮國有公司的平臺優勢,整合優質資源,放大資本效應,聯動社會資本參與街區建設、運營,通過多元主體合作,加速產業落位,定向引流,激發老城復興的內生動力。”市北區委常委、副區長張雷介紹。

具體實施過程中,市南、市北兩區專職部門牽頭負責歷史城區道路拓寬及水、電、氣、暖改造,停車場、市民廣場、口袋公園等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工作,完成區域內棚改征收。兩區內的平臺公司主抓落地實施,負責歷史城區建筑修繕、街區規劃、氛圍營造和資金保障工作,梳理提報街區載體資源、跟蹤產業落位后的合同簽訂、做好企業配套服務等。同時,青島緊抓資本向城市更新領域布局的契機,努力吸引專業化企業、機構,投資、運營老城更新項目。

在這種運作模式下,寧陽路銀魚巷街區、濰縣路19號、紅房子博物酒店等一大批老里院、老建筑煥發出新的生機。

在濰縣路19號、青島商會舊址改造項目中,市南區與中建八局嘗試采用EPC+O模式(即設計、采購、施工及運營一體化的總承包模式),前期歷史建筑的保護修繕工作由市南區屬國有企業青島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中建八局作為乙方承擔設計、修繕施工;同時,中建八局亦取得項目未來的運營權,運營收益由中建八局與建投公司按約定比例分成。這種模式的優勢是在前期建筑修繕時,就可以根據未來意向業態進行功能設計,最大限度地避免二次施工,提高項目的運營效率,降低全生命周期內的成本。

中建八局城市投資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作為青島面積較大的里院,濰縣路19號正在打造RE19(芮·拾玖)街區,一方面強化歷史文化挖掘,延續保留建筑內青島第一大澡堂——天德塘的功能和舊旅館設置,打造一站式溫泉館、主題民宿、茶樓,同時引入LiveHouse、復合書店、網紅輕餐飲等時尚娛樂業態。該項目預計今年7月開街。

數字科技也將賦能老城發展。據了解,市南區正在打造“光影中山路,活力上街里”項目,該項目將運用數字孿生、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AR、MR等技術整合,打造線上虛擬城市景區,實現線上預約購票、線上購物、線上游覽等智慧旅游功能。線下打造沉浸式餐秀、夜游、市集、演藝等體驗項目,實現“街區街道+高科技多媒體+活動巡游”的模式,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提升復游率。

項目全部完工后,市民游客漫步在老城區,打開手機中的專屬App或者小程序,私人虛擬導游就會上線,提供全程陪伴服務,每到一處景點,相關的歷史記憶就會以AR形式“場景重現”,跨越時空的“對話”將在這里開啟,建筑不僅可閱讀,還實現了可互動。虛擬和現實在這里共生,整座老城區將變身為大型“數字文化主題公園”,市民游客或許可以帶著剛下單的老城區NFT數字藏品,再來一場酣暢淋漓的AR、MR的劇本殺或闖關游戲,在游戲中了解歷史故事、用腳步丈量老城……

“一期工程將以中山路為主軸,輻射銀魚巷、大鮑島等片區,著重打造萬國風潮、活力街區、光影百年主題。今年7月份,裸眼3D創意大屏、沉浸式夜游、城市記憶館將在中山路與游客見面。”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局黨工委書記張志棟表示。

“流量”如何能升級成“留量”

老城區內的棧橋、天主教堂、劈柴院等都是青島的“流量擔當”,但是長久以來,由于現有商業生態存在較為嚴重的單一化、同質化問題,老城的“流量”始終難以轉化成“留量”。為真正實現老城復興,青島正在加快老城區的商業迭代,通過招引文化體驗、創意零售、特色餐飲、休閑娛樂等業態,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努力提升老城區的體驗感。

去年正式開街的寧陽路銀魚巷,便是一個由存量變成流量,再由流量升級成留量的典型代表。這片過去連許多老青島人都未曾聽說過的里院集群,一方面,經過投資運營方的悉心設計、修繕、改造,延續保留下大量歷史文化痕跡;另一方面,從全國范圍內精心招引特色餐飲、潮玩、咖啡、主題集市新業態在此慢慢聚集。歷史與潮流產生的“沖擊波”很快便在年輕群體中震蕩開來,讓寧陽路這條曾經默默無聞的百年老街一躍成為青島新地標。

新業態與老城區產生的化學反應還在繼續。4月底,市北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正式開街,這意味著,曾孕育出青島本土市民文化的大鮑島街區,實現強勢回歸。

街區內,“一家做服裝的咖啡店”標識醒目,店鋪粗獷中又不失精致的獨特格調吸引了不少路過市民進入到店內一探究竟;入駐街區的X—FAT&ware.house主打國潮設計和個性化定制,生產青島文化衍生品、服裝以及特制咖啡飲品。此外,大鮑島街區還匯聚了網紅古著店、二次元原創模玩店、可以玩劇本殺的奶茶店等30個新業態。

記者還注意到,為了改變老城區市民的年齡結構,深度激發老城活力,市南區、市北區還利用現有里院等老建筑建設青年人才住房,打造青年社區,以讓更多年輕人來老城區集聚、生活、消費。

市北區打造了上海支路青年社區項目,該項目緊鄰劉子山別墅,紅色的清水磚外墻和街區整體風格呼應。“96間房都是精裝修,可實現拎包入住。目前,主體工程已完工,正在對周邊道路地下管線進行鋪裝。”市北建投集團歷史片區項目前期規劃部負責人徐坤介紹,除了上海支路青年社區外,長山路4號青年社區正在建設中。今年,市北還將啟動禹城路27號、寧波路27號、武定路3號三處青年社區建設,建成后可提供住房211套。

根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歷史街區在進行建筑保護修繕、街區環境整治、優質項目招引的同時,還將統籌推進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和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相信各級各部門只要以實干、實績為導向,只爭朝夕,加壓奮進,西部老城區一定會早日成為市民游客休閑體驗的新地標、城市對外開放的活力區、全國歷史城區更新的新典范。

市南歷史城區保護更新“九大戰區”

劈柴院戰區:

包括劈柴院綜合改造工程、北京路周邊圍合區域等3個項目,打造老字號文化體驗區

銀魚巷戰區:

包括吳郁生故居修繕、湖北路35號改造、曲阜路人才公寓二期等4個項目,打造年輕力時尚消費活力區

六街口戰區:

包括天津路、大沽路段6.5萬平方米建筑修繕改造和河南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項目,打造集醫療康養、共享社區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新空間

前海沿兒戰區:

火車站周邊5萬平方米建筑修繕改造,打造服務于高端客群的站前商務度假區

海誓山盟廣場戰區:

包括圣心修道院主樓修繕及藝術廣場提升、浙江路停車場項目等4個項目,打造浪漫婚拍體驗地

大鮑島戰區:

包括平康五里保護修繕項目、三江路人才公寓氛圍提升項目、青島路片區四方路口袋公園建設等7個項目,打造可居、可行、可游、可賞的老街里慢生活區

拓展區域:

包括王統照故居修繕、龍山人防停車場出口項目等3個項目

紅房子戰區:

包括安徽路、廣西路段4.4萬平方米建筑修繕和廣西路33號修繕項目,打造有影響力的紅色文旅打卡地

中山路戰區:

包括中山路兩側建筑外立面修繕三期、中山路區域沉浸式亮化、花海市南中山路段等4個項目,打造兼具歷史文化和活力時尚的國際化商街

市北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六大戰役”

1

精修繕:3大街區 9.4萬平方米

精細化設計、精細化施工,年內完成四方路歷史街區、上海路-武定路歷史街區、館陶路歷史街區共計9.4萬平方米風貌建筑的保護修繕

2

重協同:6棟建筑11.87萬平方米

高度重視三大街區協同區域內東方貿易大廈、裕泰大廈、青島國貨公司、伊都錦大廈等6棟建筑的更新,對其外立面進行整治,植入里院元素,實現與歷史城區有機協調發展

3

抓老舊:155棟樓39.29萬平方米

對三大街區協同區域內的老舊街區進行改造,包括建筑修繕、道路管線提升等,涉及住宅155棟樓,居民5705戶,著力提升老舊小區功能配套和環境品質

4

增車位:594個2.205萬平方米

加快建設聊城路體育中心及社會公共停車場項目、館陶路33號停車樓、上海支路停車樓,年內實現新增594個車位,為街區運營做好配套

5

保暢通:13條道路3000米

對三大街區的13條道路進行提升改造,完善區域通行、排水等多種功能,并新增城市家具、城市綠地,以細節豐富游憩空間,全方位展現街區歷史文化

6

招好商:217個商位6.8萬平方米

精細優化四方路歷史街區217個商位業態布局,加快落位優質產業;同步啟動上海路-武定路歷史街區、館陶路歷史街區招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 萌 余瑞新)

關鍵詞: 青島歷史城區 保護更新項目集中開建 劈柴院片區 前海沿兒戰區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