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特別關注 > 正文

青島人年平均工資81231元 為啥和實際收入有差距?

時間:2021-09-09 14:56:11    來源:青島新聞網    

9月8日,青島市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岐濤做客民生在線,圍繞“打造優質統計服務 助力高質量發展”的主題與網民在線交流。

據今年6月市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青島市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統計公告》,2020年全市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為81231元,同比增長7.2%。其中,全市單位在崗職工年均工資為81671元,同比增長7.0%。2020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為106011元,比上年增加7407元,增長7.5%。2020年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為61761元,比上年增加3773元,增長6.5%。

針對“均工資”,有網友在網談中提問“均工資為啥這么高,我們的工資這么低,是不是數據造假?”為此,市統計局工作人員也進行了科普。

>為什么公布的均工資和感覺到的實際收入有差距?

首先,要區別“就業人員均工資”和“社會均工資”。從2019年開始,國家統計局不再公布“社會均工資”,只公布“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社會均工資”由人社部門進行測算。勞動工資統計主要統計法人單位的就業人員,而個體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等非單位就業人員不在工資統計范圍內。感覺實際收入與公布數據之間存在差距是可以理解的,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們每年公布的職工工資是一個均數。從統計的意義上來說,均數能反映、代表一個地方的整體工資水,但是均數也掩蓋了內部的工資收入差距問題,這個均數中包含了高工資收入者,也包含了低工資收入者等多種情況。

二是職工自己計算的工資收入與統計部門公布的職工均工資在范圍上可能存在差別。大家計算收入時往往只計算實發工資,而統計部門公布的職工工資是稅前工資,包括單位從個人工資中直接為其代扣或代繳的個人所得稅、住房公積金和社會保險基金個人繳納部分,也包括年終獎金等。工資總額不論是計入成本的還是不計入成本的,不論是以貨形式支付的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的,均應列入工資總額的計算范圍。

盡管進行了不同分類統計,但由于反映的是全市或某一行業的均水,具體到一個單位或個人,其工資水和增長情況與全市或某一行業均水不可能完全一致,因而會有不同感受。總體來說,工資水在不同區域、行業、登記注冊類型、崗位之間的差距仍然較大。

因此,國家將進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工資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工資收入,縮小行業差距,有效促進社會公

>>在崗職工均工資是如何統計的?

全社會在崗職工均工資是指各類單位在崗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均每人所得的工資額,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科學的調查制度和調查方法得來的。工資統計主要統計法人單位的就業人員,具體包括在崗職工、勞務派遣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2011年起,在崗職工均工資包含勞務派遣工。十年過去了,現在在崗職工(包含勞務派遣)括號內容不再體現,使用的在崗職工數據,默認包含勞務派遣工。

>>>工資統計數據對制定民生政策及百姓生活有哪些影響?

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可以反映出當地職工的工資水和生活水,是收入分配狀況的重要衡量指標,也是監測勞動力成本影響企業管理和決策的重要基礎數據。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勞動工資統計數據為政府宏觀調控和出臺相關社會管理政策提供參考和依據。

首先,工資統計數據是政府制定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各項社會保障標準的重要依據。

其次,勞動工資數據是制定企業工資標準、特別是最低工資標準的重要參考依據。最低工資標準,必須以當地職工人均收入為依據,均工資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最低工資標準的確定。

此外,均工資還是法律賠償的依據。根據我國的《賠償法》,在法律賠償中具體賠償標準依據就是當地上年的職工均工資水。(記者 劉倩倩)

關鍵詞: 青島人 年平均工資 個人感覺 有差距 實際收入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