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合肥發布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22-04-12 08:35:35    來源:合肥晚報    

GDP連續六年每年跨越一個千億臺階、經濟首位度達到全省26.6%、全球科技集群第73位、GDP總量居全國城市第19位……近日,合肥市發布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總體來看,合肥經濟穩字當頭、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穩中有進 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9.2%

數據分析,合肥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全市去年生產總值(GDP)11412.8億元,連續六年每年跨越一個千億臺階,同比增長9.2%,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1和0.9個百分點。

在引領帶動上,去年合肥經濟首位度達到26.6%,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9.2%。在全國城市排名中,合肥GDP總量居第19位,比上年前進1位;增速分別居“萬億俱樂部”城市第2(僅次于武漢)、省會第3(僅次于武漢、海口),均比上年前移4位。

科技賦能

全市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超五成

2021年,合肥科技“成績單”更加亮眼,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扎實推進,聚變堆園區全面建成,大健康研究院、先進計算中心正式運行。特別是中科大光纖量子密鑰分發距離、“人造太陽”均刷新世界紀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合肥居全球科技集群第73位,較上年提升6位。

縱觀全年,合肥在科創市場交易活躍,全市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800億,達866.97億元,同比增長51.5%。此外,科技成果加快轉化,合肥共登記科技成果4005項,同比增長36.2%,登記數量創歷史新高。

提質增效

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8.3%

去年,合肥的戰新產業不斷做大做強,工業實現增加值2472.25億元,同比增長15.7%,對GDP增長貢獻率達35.1%。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8.3%,占規上工業比重54.9%,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為71.6%。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太陽能電池產量分別增長148%、68.6%和20.5%。

在新興服務業領域,合肥的服務業實現增加值6890.54億元,占GDP比重達60.4%,同比增長8.6%。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6.2%,其中互聯網平臺、新能源技術推廣、物聯網技術服務、集成電路設計等新興領域快速發展,營業收入分別增長77.3%、72.0%、47.0%和35.9%。

開放包容

已有49家境外世界500強“落戶”合肥

2021年,合肥加快對外貿易發展,進出口總額514.6億美元,同比增長37.2%,高于全省1.1個百分點。與22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合作,中歐班列開行668列,比上年增加100列。“長三角海關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改革”等24項創新案例入選中國(安徽)自貿區首批復制推廣改革試點經驗,占全省一半以上。

去年全年,合肥利用外資規模擴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7.48億美元,增長4.3%。新成立外資企業175家,同比增長4.8%,占全省的36.8%。截至去年末,共有49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在肥設立69家法人公司。

減稅增效

為中小微企業等減稅降費58.38億

數據分析,全年合肥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4.36萬人,占全省的20.2%,登記失業率2.8%。全市新增大學專科(含高職高專)以上就業參保人員達25.86萬人,其中大學本科以上11.75萬人。

在減稅降費方面,全市去年新增減稅降費112.93億元,占全省新增規模的33.8%,其中稅收減免97.28億元。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享受減稅降費紅利58.38億元,其中稅收減免48.48億元。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突破500億,達563.27億元,同比增長41.8%,增速創十年來新高,高于全國、全省7.5和28.2個百分點;營收利潤率達5.7%,比上年提升1個百分點,創近7年來新高。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峰

關鍵詞: 社會發展 國民經濟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