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沽源:首都“兩區”建設成效顯著 林草覆蓋率達52.9%

時間:2022-07-04 13:58:12    來源:河北經濟日報    

沽源之美,美在自然,美在生態,生活在這里,時刻都能感受到優美的環境和生態。近年來,沽源縣秉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扎實推進首都“兩區”建設,筑起綠色屏障,守護碧水藍天。一幅“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畫卷正在沽源大地徐徐展開。

凝心聚力

打出生態保護組合拳

從縣城一路北行,閃電河國家濕地公園核心區的草原湖上波光粼粼。每年深秋,湖中的赤麻鴨、小天鵝等遷徙候鳥就會陸續抵達停歇,在湖面上時起時落,忙碌覓食……一幅洋溢著生態和諧之美的畫面令人沉醉。

為加快構建綠色生態體系,該縣科學編制了《沽源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規劃(2019—2035年)》等多個文件,圍繞生態建設等方面實行臺賬化管理、工程式推進,全面壓實責任,確保首都“兩區”建設持續見效。

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完成各類水土保持工程131.9平方公里,修復治理責任主體滅失礦山跡地20處,退減水澆地8.76萬畝,濕地圍欄封育6.2萬畝,休耕種草46萬畝,草場治理13.7萬畝,林草覆蓋率達到52.9%。

今年,該縣將持續擴大生態建設成果。目前,潮白河流域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綜合治理二期項目已開工建設,完成工程進度40%。三湖兩淖水系連通綜合治理三期工程預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1平方公里,現已完成小流域治理0.5平方公里、節水工程75處。推進天然淖生態保護修復,規劃打造公雞淖濕地,現已完成公雞淖生態修復與景觀提升詳細規劃招投標和規劃初稿審定工作。

真抓實干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濱湖岸邊,藍天白云,沽源的環境越來越好。”家住沽源縣平定堡鎮的王先生,總喜歡到離家最近的濱湖公園散步。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向好,當地居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抑塵、治源、禁燃……從縣城到鄉村,該縣實施了一系列有力舉措,嚴格落實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十條措施,統籌推進農村“雙代”等工作,持續開展餐飲業油煙等專項整治行動,空氣質量持續向好。截至今年4月底,全縣PM2.5平均濃度14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二;優良天數達114天,占比94.2%。

該縣嚴格落實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等制度,持續推進農藥、化肥使用“雙下降”行動,提升地膜回收水平。目前,全縣農膜回收率達到88%以上;持續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在持續鞏固8.76萬畝退水還旱的基礎上,結合發展旅游業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繼續加大退減水澆地力度,現已申報3100畝水澆地退減區域,目前正在準備實地測繪。

盯牢關鍵

咬定青山不放松

10萬畝樟子松、10萬畝落葉松、10萬畝良種楊樹、10萬畝山杏經濟林、10萬畝經濟灌木林、10萬畝封山育林基地、3萬畝以黑枸杞和冰紅果等為主的經濟片林和以林苗一體常綠樹種相結合的經濟林、張承高速公路西壩入口兩側15萬畝混交林基地……今天的沽源,綠意盎然。

該縣以提高林木綠化率和森林覆蓋率為目標,高標準實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統籌推進生態建設和綠色產業發展,先后榮獲“三北二期工程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全年大風日數、沙塵暴次數、風中含沙量明顯減少,空氣質量顯著提高。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5.56%。

該縣相繼完成各項造林綠化107.4萬畝,建立起以“沿邊防風阻沙綠化帶、沿壩水源涵養生物控制帶、中部農田牧區防護網、三河源頭水源涵養治理區”為核心的“一網二帶三流域”生態格局,筑起捍衛京津的綠色長城。今年,該縣持續推進退化草原保護修復等生態工程,年內計劃實施草原生態修復1萬畝,目前已完成相關設計批復及招投標工作;計劃實施營林撫育2.5萬畝,目前已完成調查設計。(通訊員許愛英)

關鍵詞: 沽源首都兩區建設成效顯著 林草覆蓋率 閃電河國家濕地公園核心區 綠色生態體系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