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每日訊息!合肥黑池壩試點藍藻治理新模式

時間:2022-07-07 07:38:53    來源:安徽商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7月6日上午,在合肥市蜀山區黑池壩,工作人員正往水體傾倒一種緩釋劑,緩釋劑傾倒完畢后全部上浮,半小時后工作人員提取部分湖水,利用藍藻監測儀進行檢測。當日,合肥中科環境監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在黑池壩開展藍藻“在線監測+治理”的新模式。

藍藻問題是全球難題,至今沒到得到有效解決,其中尤以美國、中國和南非最為嚴重。據介紹,目前我國的主要治理方式為物理打撈、生物菌劑投放以及化學方法,但存在打撈速度慢、生物菌劑抑藻力不強、對水體造成二次污染等瓶頸。

“對水體的治理和生態修復第一原則一定是安全性,不能對水體的生態環境造成進一步對負擔和破壞。”合肥中科環境監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張翔介紹,藍藻治理重在預防,此次試點的“監測+治理”則是一種統籌治理,為常態化的監測、水樣分析和大數據模型監管的低成本日常維護模式,結合緩釋劑滅殺,可為解決藍藻暴發提供方案。

當日試點的藍藻監測儀,擁有無人機、藻類分析儀等一體化監測設備,“能監測到藻類類型,葉綠素含量、藻類活性等,具備診斷和跟蹤效果。”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殷高方介紹,該監測儀能分析水體藍藻發展趨勢,如是暴發期,還是衰亡期等,可發出預警預報,技術國際領先,去年獲國家環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試點使用的緩釋劑則會“靶向”追擊藍藻,利用其強氧化性殺滅藍藻細胞,給藍藻細胞不斷的刺激而引發程序性細胞死亡,即藍藻種群的“自殺”行為。這種“自殺”行為會在使用產品后發生并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即使水體已經完成檢測不到產品,但新生藍藻細胞仍可以被殺死。”據工作人員介紹,若水體富營養程度不高,可持續1-2個月。

據介紹,該緩釋劑入水后產生水與氧氣,對水體不會造成污染,使用劑量與藍藻繁殖程度有關,“暴發期用量是初期用量的100-200倍,所以推行預防性治理。”據介紹,該緩釋劑可隨著風和水流漂移,逐漸匯集到藍藻聚集的地方,所以同樣適合大面積水體。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