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每日觀點:穗莖兼收,秸稈廢變寶

時間:2022-09-25 06:33:52    來源:安徽日報    


【資料圖】

近日,在亳州市譙城區牛集鎮蔣樓村玉米高產片區,一臺“穗莖兼收”聯合型玉米收獲機呼嘯而過。“在收獲玉米的同時,將秸稈粉碎,為養牛戶提供青儲飼料。”蔣樓村召武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蔣召武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玉米收獲機的一個機倉內堆滿了玉米棒,另一個機倉內則是粉碎后的玉米秸稈。“玉米收獲時,秸稈還是青嫩的,是很好的飼料原料。”蔣召武說,使用發酵后的玉米秸稈養牛,能夠有效降低飼養成本,而且操作簡單。

蔣樓村是譙城區養牛大村,目前全村存欄800多頭黃牛,年出欄近1000頭,年純收入超500萬元。“搞養殖給秸稈找到了好去處,不僅解決了環保問題,還促進了產業發展。”蔣召武說,從2019年至今,合作社先后添置了4臺“穗莖兼收”聯合型玉米收獲機。

召武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成員、養牛大戶孫大偉說,如今,玉米收獲實現“摘穗+剝皮+莖稈切碎”一體化,切碎的秸稈回收后變廢為寶,或用于養殖、或成為生物質燃料。

“收獲玉米后,直接把玉米送到農戶家,我們拉走秸稈。”孫大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的養殖場有2臺“穗莖兼收”聯合型玉米收獲機,一季能收獲3000多噸玉米秸稈,有了充足的青儲飼料,一季能省“下20多萬元飼料開支。”

在召武合作社的黃牛養殖場,幾位工人正在對新收來的玉米秸稈進行填池、碾壓。在青儲窖不遠處的牛棚里,一頭頭大黃牛正在享受“美食”。

“中秋節過后,全鎮5萬多畝玉米陸續開鐮收割。”牛集鎮農綜站站長梁金倉告訴記者。

據介紹,譙城區已提前部署秋冬季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持續加大秸稈收儲力度,積極推進秸稈產業化、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贏。

記者 武長鵬 通訊員 武清海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