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海外機構年內密集調研321家上市公司

時間:2019-10-12 15:16:56    來源:證券日報    

今年以來,滬深兩市股指呈現震蕩反彈的態勢,市場交投活躍度有所回升,僅國慶節后的4個交易日滬指實現四連陽。在此背景下,各大機構積極調研,外資調研熱情更是持續上升,業績穩定增長的優質品種吸引了外資的目光,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對此,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在經過前期充分的調整后,市場投資熱情被再度激發,熱點層出不窮,賺錢效應已開始顯現,預計滬指短線繼續震蕩上行的可能性較大。策略上,中線繼續選擇優質標的進行布局,近日機構積極調研的低估值績優藍籌股后市有望迎來結構性機會。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共有1179家上市公司接待了包括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海外機構、陽光私募、保險公司等在內的多類機構調研,其中,共有321家上市公司期間被海外機構密集走訪調研。

具體來看,上述321家上市公司中,有64家公司期間均受到10家及以上海外機構扎堆調研,海康威視、美的集團、樂普醫療、廣汽集團、邁瑞醫療等5家公司期間接待參與調研的海外機構家數均超過100家,分別達到303家、193家、180家、172家、127家,廣聯達(83家)、大華股份(77家)、埃斯頓(69家)、匯川技術(67家)、信維通信(56家)、老板電器(51家)、工業富聯(46家)、鞍鋼股份(46家)和康力電梯(42家)等9家公司期間接待參與調研的海外機構家數也均在40家以上,包括TCL集團(38家)、分眾傳媒(35家)、九陽股份(34家)、中穎電子(34家)、偉星新材(31家)、金風科技(31家)和藍思科技(31家)等在內的50家公司期間接待參與調研的海外機構家數均逾10家。

上述被海外機構調研的個股今年以來市場表現普遍較好,在321只被海外機構調研的個股中,有280只個股期間股價實現上漲,占比近九成。除今年以來上市的17只次新股表現強勢外,有97只個股期間累計漲幅超過50%。其中,有35只個股年內股價實現翻番,領益智造、金運激光、滬電股份、圣邦股份、正邦科技等5只個股年內累計漲幅均在2倍以上,包括雙塔食品、人民網、健友股份、歌爾股份、數字認證、五糧液、新希望、匯頂科技、立訊精密、百潤股份、兆易創新、鵬鼎控股等在內的30只個股年內累計漲幅也均達到或超過100%,盡顯強勢。

資金流向方面,節后的4個交易日里,共有120只個股備受場內主流資金的青睞,其中,有69只個股近4日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超過1000萬元,新希望、正邦科技、信維通信、領益智造、溫氏股份、寧波銀行、美的集團、金風科技、平安銀行等9只個股期間均受到1億元以上大單資金追捧,格力電器、藍思科技、南微醫學、科大訊飛、杰瑞股份、維信諾、雙匯發展、通策醫療、新易盛、愛爾眼科、常熟銀行、濰柴動力等12只個股期間也獲得超5000萬元以上的大單資金青睞,包括長安汽車、上峰水泥、順豐控股、水晶光電、眾生藥業、深科技、蘇寧易購等在內的48只個股期間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也均超過1000萬元,上述69只個股期間合計吸金47.12億元。

進一步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已有63家公司率先發布三季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家數達48家,占比逾七成。其中,世嘉科技(330.00%)、探路者(302.58%)、科達利(245.00%)、康力電梯(240.00%)、招商港口(203.30%)、雙塔食品(180.00%)、杰瑞股份(155.00%)、滬電股份(134.86%)、大洋電機(127.10%)、溫氏股份(112.08%)、永高股份(110.00%)和云海金屬(109.98%)等12家公司均預計2019年三季報業績同比翻番。

從行業角度來看,上述321只被海外機構調的個股主要扎堆在電子、機械設備、計算機、醫藥生物、化工、電氣設備等六大行業,涉及個股數量分別為52只、32只、30只、26只、21只和21只。對于電子板塊的后市投資邏輯,中信證券表示,中期將加速安防供應鏈的國產替代,長期會推動龍頭打開自主可控的更長期市場,仍堅定看好龍頭公司的發展。展望未來,預計國內商業端好于渠道端、政府端好于海外市場:其中,AI化場景下大企業需求邊際將改善,商業端有望受益視覺物聯趨勢,打開更大市場空間,持續看好龍頭公司??低暸c大華股份的表現,建議逢低吸納。

節前科技股龍頭回調提供了最佳的配置機會。西南證券表示,經濟驅動力開始轉變,醫藥和科技兩大板塊大有可為:前者受益于老齡化的加劇和居民更高生活品質的要求,市場空間逐步打開;后者則作為未來經濟增長的核心持續發力,半導體、自主可控、信息安全、云等細分子板塊空間廣闊、大有可為??萍脊赏顿Y邏輯與醫藥股類似,兩者都是面向未來的行業,大概率也將走出相似的走勢。2019年的科技股上半年走勢前高后低,下半年的8月份開始猛漲,電子、通信、計算機和傳媒在不到2個月內分別錄得23.9%、15.2%、16.6%和10.2%的漲幅, 9月25日之后行情回調。正如2018年的醫藥股,此時科技股的龍頭回調提供了相當好的買入機會。隨著業績逐步兌現和外資持續流入,醫藥、科技中的核心資產走出長牛將更有支撐。

關鍵詞: 海外機構調研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