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老兵”再出發 上海中期逆勢而上急融資

時間:2020-03-23 15:12:01    來源:中國經營報    

又一家期貨公司準備上市融資。

3月13日,上海證監局網站發布《中信證券關于上海中期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備案情況報告公示》,顯示上海中期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中期”)已經走出A股上市第一步,正在就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接受中信證券的輔導,正式進入上市輔導期,輔導備案日期為3月12日。

不過,從此前經驗看,期貨公司的上市之路并不輕松。同時,當前全球資本市場風云激蕩,上海中期選擇在當前時點開啟上市之路,引人注目。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從A股已經上市的兩家期貨公司日前發布的首張年度“成績單”來看,在營收整體增長背后,期貨公司傳統的經紀業務收入,下降明顯。

據了解,期貨業經紀業務收入不斷下降的現象已持續多年,目前已嚴重影響到行業的健康發展,成為行業主體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

IPO,或是助力期貨公司脫離這一困境的一劑良藥。

“老兵”再出發

據悉,上海中期并非資產市場“新兵”。

2017年7月18日,上海中期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新三板”)正式掛牌,及至2019年11月11日,上海中期發布股票終止掛牌的公告,宣布自當日起終止其股票掛牌。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中期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老牌期貨公司,目前主營業務包含期貨經紀業務、風險管理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和期貨投資咨詢業務。股份方面,兗礦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兗礦公

司”)占股66.67%,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兗州煤業”)占股33.33%,其中,兗州煤業是由兗礦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在中國期貨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期協”)發布的2019~2020年度期貨公司分類評級排名中,上海中期獲A級評級,屬于行業頭部公司。

對于從新三板摘牌以及選擇當前時點“轉戰”主板,上海中期董事會秘書蔡洛益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此前公司希望通過在新三板掛牌,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治理規范程度,畢竟成為公眾

公司后,除了證監會監管外也要受到公眾的監管,信批等要求將進一步增加公司可信度,為業務開展提供更有力的內外部環境。不過,由于新三板的融資功能與公司在募集資金方面的需求匹配度并不高,因此在去年南華期貨和瑞達期貨相繼過會、期貨公司進入A股“破冰”后,公司根據自身情況決定啟動上市。

“此前,公司選擇在新三板掛牌,一定程度上也是為日后的IPO做準備。先在新三板邁上一步,可以提前適應監管與市場對公眾公司

的管理要求和規范,減少在未來有機會進行IPO時因為跨度太大帶來的不適應。”蔡洛益進一步指出。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國內期貨公司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如瑞達期貨在中小板IPO的申請于2015年4月便被證監會受理,及至2019年9月5日方才掛牌。

對此,蔡洛益表示,期貨公司上市難度較大也在預料之中,不過,期貨公司能夠為實體企業提供風險管理工具,何種類型的期貨公司能夠通過審核過會,存在探討空間。“IPO給公司的治理和

內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論是否上市成功,往這方面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某期貨公司副總經理也告訴記者,目前監管對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在A股上市加大支持力度,以提升機構整體實力,因此雖然期貨公司A股上市難度較大,但期貨公司仍然是趨之若鶩。“此外,通過公開市場除了可以以相對比較低的成本獲得資本金,壯大企業的實力,提升企業形象和品牌影響力外,上市之后股東的財富也會大幅增加。”

脫困良藥?

當下,期貨公司傳統經紀業務收入的不斷下滑,正成為期貨公司面臨的重要問題,頭部公司亦不能幸免。

記者了解到,由于期貨公司經營范圍相對狹窄,盈利模式較為單一,因此在手續費收入方面存在一定惡性競爭,經紀業務營收普遍下降。

例如,3月9日,瑞達期貨公布2019年年報,2019年度實現營收9.51億元,同比增長101.93%,不過經紀業務收入為2.95億元,同比減少7.53%。上海中期也同樣面臨這一情況,上海中期2019年半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33億元,同比增長

16.96%,但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由上期的約4500萬元降至本期約3290萬元。

“價格戰沒有贏家。”山金期貨研究所總經理曹有明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期貨公司傳統經紀業務收入不斷下降的現象已經持續多年,已經嚴重地影響到行業的健康發展,成為行業主體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尤其是對很多中小型期貨公司來說,影響非常嚴重。“雖然對于投資者來說,經紀業務收入的下降意味著交易成本的降低,但是,對于期貨公司來說,經紀業務收入的下降意味著只能不斷壓縮

運營成本,也難以有效提升對客戶的服務質量,實際上并不利于期貨行業的發展。”

據悉,為解決這一難題,目前很多期貨公司都在積極轉型,紛紛成立資產管理子公司和風險管理子公司,使營業收入更為多元,減小經紀業務收入下降對公司帶來的影響。

不過,期貨公司轉型之路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而期貨公司的資本金本就不是特別充裕。

蔡洛益指出,期貨公司在此前的近20年發展時間內,大部分都是從事單一經紀業務,最近8年才開始

有了創新業務。如2012年后開始的投資咨詢業務,2013年后發展的資管業務以及隨后通過子公司開展的風險管理業務等。“如果單純從事經紀業務,期貨公司的資金壓力并不大,但是如果探索創新業務,期貨公司就需要得到更多的資源,如開展風險管理業務,對期貨公司的資本金要求將有大幅度提升。”

曹有明對記者介紹,目前期貨公司融資主要有三個方式,一是銀行借款,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獲得,但利率相對較高。二是向股東方借款,這種方式雖然利率相對更有優勢一些,但需要看股東方的資金鏈情況,如果

股東方資金鏈也比較緊張的話,則很難獲得融資。三是發行次級債,但這種方式需要看公司的資信情況,有時還需要第三方增信,手續比較多,融資過程比較漫長。

“與券商相比,期貨公司不能進行融資業務,且相對小眾實力有限,加之轉型開展的創新業務不僅涉及期貨市場還包括現貨市場,疊加人工、推廣等成本,資金需求明顯。”上述滬上某期貨公司副總經理進一步指出,“增資或引進戰略投資,一定程度會涉及話語權問題,而通過公開市場募資,不僅成本低,獲得的資金量也是非常可觀的。”(田忠方本報記者鄭利鵬上海報道)

關鍵詞: 期貨業 上海中期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