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年內可轉債發行規模下滑65.88% 估值偏高減弱配置性價比

時間:2020-03-25 14:10:17    來源:證券日報    

今年,可轉債發行依舊火熱。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今年第一季度還沒結束,A股可轉債發行只數已達40只,同比分別增長37.93%。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可轉債發行規模卻同比下滑明顯,年內發行規模為413.25億元,同比下降66%。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年內A股可轉債發行只數同比明顯增加,發行規模卻下滑65.88%。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截至3月24日),A股可轉債發行只數共計40只,合計發行規模達413.25億元,相比而言,去年同期發行只數為29只,合計發行規模達到1211.3億元。據記者了解,這主要是由于去年年初A股市場行情偏好,可轉債發行也隨之升溫。

保薦承銷機構方面來看,據《證券日報》記者整理,今年已有24家券商參與到可轉債項目的發行之中。中信建投證券成功發行的可轉債項目數量(包括聯席項目)最多,達5個;中信證券位列第二,有4個項目;興業證券和華泰聯合證券并列第三,分別有3個項目;浙商證券、招商證券、申萬宏源承銷保薦、華安證券、國泰君安、國金證券、平安證券各有2個項目。

據可查數據顯示,券商承銷的可轉債收入在投行業務里占比細微,有些券商甚至還未涉及可轉債項目。但隨著可轉債發行逐漸常態化,有望為券商承銷收入帶來新的增長點。

事實上,自2017年9月8日證監會發布《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后,“全民打新債”一度掀起熱潮,尤其是去年全年發行規模達到歷史新高,其中去年一季度可轉債發行規模就已超越2017年全年水平(2017年全年規模僅為948.36億元)。

隨著股市行情的變化,近期有不少投資者將投資配置的目光再次轉移到“可轉債”上。“最近申購可轉債算是我的‘標配操作’了,雖然中簽的比例不大,但也能掙點小錢。”一位普通投資者告訴記者。

對此,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投資者在申購可轉債之前,應對可轉債對應的正股投資價值進行分析,包括該股的估值水平、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等方面,從而降低可能因破發而導致的損失,不應該跟隨市場情緒盲目申購。”光大證券也提示,可轉債整體估值水平偏高,當前可轉債投資應該更多地配置穩健標的,以及少量價格較低的彈性標的。

從二級市場方面來看,今年以來可轉債市場受外圍的影響下行,轉債市場的投機氛圍較為濃厚,近期更有部分可轉債因漲幅過高而引起監管關注。

據天風證券數據顯示,上周中證轉債指數周跌幅0.93%,明顯強于權益市場,并且在權益市場整體成交縮量的情況下,轉債市場成交量創歷史新高,中證轉債周成交額達到3471.52億元。

“主要原因是權益市場不明朗的情況下,非機構大資金轉移戰場,通過資金優勢運用量化等操作方法,在轉債的交易規則下擴大個券當日交易,將個券價值完全從正股價值中獨立出來。雖然這種交易策略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轉債的估值體系和標準,使得這類轉債的轉股價值偏離度較大。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這種市場化的交易行為正在逐步解決困擾轉債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流動性。”天風證券孫彬彬認為。

財通證券認為,整個轉債市場估值水平的提高,會讓配置性價比進一步減弱,近期轉債市場情緒或迎來降溫。光大證券則認為,可轉債估值水平短期顯著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在于當前純債的利率偏低,權益市場大幅向下調整的可能性較小,不過可轉債對固收類賬戶的吸引力仍然較大。(見習記者 王思文)

關鍵詞: 可轉債發行 估值偏高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