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再融資新規實施逾9個月 增發規模為6718.78億元

時間:2020-12-02 09:52:30    來源:證券日報    

主持人陳煒: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使命。近年來,隨著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新三板全面深改持續推進,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明顯加速,直接融資呈現加快發展的積極態勢。這也將更好的服務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更多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再融資新規2月14日實施以來,已9個多月。《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該時間區間內,A股再融資規模達9253.36億元(包括增發、配股、可轉債和優先股),其中增發規模為6718.78億元,同比增54.93%。

市場人士表示,今年再融資市場中,可轉債發行是亮點,發行公司數量大增。未來,進一步優化再融資規則,可以從簡化審批流程、進行品種創新和優化鎖價定增條件等三方面入手。

近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發表署名文章《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提出,“十四五”期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持續優化再融資、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機制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加快轉型升級、做優做強。

從年初的再融資新規出臺,到6月份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落地,再融資同步實施注冊制,7月份科創板再融資規則出爐,到9月份主板和中小板企業再融資實施分類審核。今年以來,A股再融資規則進行了多輪優化。與此同時,再融資市場也逐漸活躍。

若從融資公司家數來看,再融資新規實施以來截至12月1日,有267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定增,較去年同期增長53.45%;有177家上市公司完成可轉債發行,較去年同期增長88.3%。而去年全年,也僅有131家上市公司完成可轉債發行。

“今年以來,可轉債發行公司數量創歷史新高,已經遠超去年全年,成為主流的再融資品種。”華泰聯合證券投行管委會委員、董事總經理張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張雷認為,今年以來,可轉債發行公司數量大幅增長,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可轉債市場火爆,銷售難度小;二是監管層比較鼓勵,審核效率較高;三是今年利率下行,可轉債發行成本較低。

隨著注冊制改革的推進,科創板和創業板再融資亦實施注冊制,同時推出小額快速融資通道。

截至12月1日記者發稿,據深交所網站數據顯示,自6月12日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落地以來,深交所累計受理243家創業板再融資申請,從融資類型來看,185家為定增,58家為可轉債。從進度來看,注冊生效已達98家,提交注冊和通過上市委會議的分別有33家和5家。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在上述98家再融資注冊生效的創業板企業中,有2家為小額快速融資項目,仟源醫藥和溫州宏豐的小額快速定增,從深交所受理到注冊生效,分別歷時7個工作日和9個工作日。

上交所網站數據顯示,自科創板再融資規則出爐截至12月1日,上交所累計受理6家科創板公司再融資申請,其中5家為定增,1家為發行可轉債。從進度來看,4家進入已問詢階段,2家為已受理。目前,科創板再融資項目中,尚無小額快速融資項目。11月份,科創板公司樂鑫科技曾發布以簡易程序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預案。

對于再融資持續優化的方向,張雷認為主要有三點,一是可以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二是進行品種創新,推出“閃電配售”,如創業板的小額快速定增,從目前來看實施效果比較好,可以在全面實施注冊制時推廣到所有板塊。三是對鎖價定增參與范圍及條件進行優化。(記者吳曉璐)

關鍵詞: 再融資新規 增發規模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