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券商IPO競速 A股市場或迎多名券商新成員

時間:2021-01-05 11:37:39    來源:時代周報    

截至2020年年末,A股上市券商已擴充至40家,也就是說,已有近三成的券商在A股市場完成上市。2020年新入編的中銀證券、中泰證券、國聯證券、中金公司累計募資197.93億元。

截至2021年1月4日,A股上市券商已可預見42名成員,信達證券、財達證券正火速“入編”。

時代周報記者統計,2020年共有6家券商登陸A股市場。除中銀證券(601696.SH)、中泰證券(600918.SH)、國聯證券(601456.SH)、中金公司(601995.SH)等4家券商外,湘財證券借道哈高科(現湘財股份,600095.SH)、英大證券借道置信電氣(現國網英大,600517.SH)也都實現登陸資本市場夙愿。

“資本為王”在2020年被再度強化,券業達成共識,眾券商紛紛多渠道“補血”,通過資本市場擴大自身規模。

新年首只證券股露臉

目前來看,券商IPO在2021年有望繼續提速,A股市場或迎多名券商新成員。

2020年12月28日晚,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顯示,此前向上交所遞交信達證券分拆上市的申請,并已于當日接到證監會的受理通知。

據中國證監會消息,截至2020年12月30日,除信達證券外,財達證券已通過發審會;萬聯證券首發申請的審核狀態顯示為已反饋;東莞證券首發申請則處預先披露更新狀態。

如無意外,財達證券不僅將成為河北首家A股上市券商,更有望成為2021年券商“第一股”。

相對而言,東莞證券上市進程較為緩慢。早在2015年6月,東莞證券就已提交IPO申請并獲受理。股東方錦龍股份(000712.SZ)也曾在2019年年報中表示,公司將積極推進東莞證券的IPO工作。上市愿望遲遲未能達成。2020年以來,東莞證券投行等業務多次遭到監管點名,為IPO之路平添波折。

“當前券商IPO上市已經擴展到中小券商,我們堅定地尋求IPO上市。作為新三板掛牌券商,也不排除通過轉板等方式上市。”日前,粵開證券董事長嚴亦斌曾公開表態。

縱向來看,2020年券商IPO“成績”已屬不俗。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自1994年首只券商股登陸A股市場以來,除1997年有6家券商在A股上市之外,其余年份券商上市的節奏均較緩慢。1994年至2017年的23年間,共有29家券商在A股上市。2018年和2019年,券商IPO才逐漸提速,兩年迎來7家上市券商。

截至2020年年末,A股上市券商已擴至40家。這意味著已有近三成的券商在A股完成上市。2020年新入編的中銀證券、中泰證券、國聯證券、中金公司累計募資197.93億元,僅中金公司募資額就超百億元規模,達131.98億元。

1月4日,滬上一名公募基金經理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2021年券商板塊向好行情不變,而伴隨著券商補充資本金的強烈需求,上市券商數量也將呈上升趨勢。

沖刺IPO不乏中小券商身影。“在行業重資本化背景下,能夠實現彎道超車的公司經營共性在于將資本補充策略演繹極致,以及資本補充給予其反哺收費類業務能力較強。”長江證券指出。

對于上市券商而言,在再融資新規支持下,募資活力被進一步激發。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有14家券商完成定增或配股,合計募資總額為1025.35億元,其中海通證券定增募集資金200億元,刷新了券商近年定增融資的紀錄。

展望2021年,還有一批合計募資超過420億元的再融資“蓄勢待發”。天風證券(601162.SH)、浙商證券(601878.SH)、西部證券(002673.SZ)共303億元定增方案尚待實施;華安證券(600909.SH)、紅塔證券(601236.SH)共120億元的配股計劃也在推進中。

券業發債融資熱情高

伴隨債券發行全面實施注冊制落地,券商頻繁發債融資。

時代周報記者據Wind統計,2020年以來,從債券凈融資額來看,券商合計凈融資規模為3595.86億元,較去年的1589.02億元增長126.29%,實現翻番。

券商業內人士認為,“券商積極發債補血,一是券商對資本市場未來走勢積極樂觀,有動力補充資本金加速未來業務擴張;二是當前利率處于較低的階段,流動性相對寬松是券商發債的好時機。”

具體而言,Wind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券商發行公司債規模8752.81億元,相比2019年的4553億元增長92.24%;而券商短期融資券發行規模達到7983億元,較2019年同比增77.76%。

公司債仍是券商2020年融資的主要途徑。

據時代周報記者通過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中信證券(600030.SH)全年發行25只公司債,合計發行規模726億元;華泰證券(601688.SH)合計發行14只,發行規模625億元;中金公司合計發行18只,發行規模495億元。

短期融資券方面,中信建投(601066.SH)、招商證券(600999.SH)和中信證券發行規模較大。中信建投2020年合計發行17只,合計規模685億元;招商證券合計發行16只,合計規模620億元;中信證券合計發行13只,合計規模61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年末,招商證券等多家頭部券商獲批發行次級債,2021年將再現“補血”潮。國開證券非銀團隊認為,“修訂后的次級債管理規定優化了發行方式,提升了發行便捷性。”

發債迅猛,成為2020全年券商新增借款大幅增加主因之一。時代周報記者梳理各家券商發債融資的募資用途發現,補充運營資本、發展資本中介業務、投資與交易業務等重資本業務是券商融資的主要目標和重點。

對此,國信證券分析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資本中介和自營業務資本消耗型業務,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主要依靠穩定的長期資金供給,故成為券商融資的主要用途。對證券公司而言,資本金擴大意味著資產規模更快擴張,實力更快增強。

不過,補充資本并非中小券商突圍的絕對“法寶”,券商融資動作頻繁,頭部機構融資規模也在放大,這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行業的“馬太效應”。

中銀香港金融研究院經濟學家丁孟提醒稱,對于當前中小券商而言,比擴大規模更重要的是提升研究領域等自身業務競爭力。(時代周報記者 黃坤)

關鍵詞: 券商 新成員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