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有聞畫·國慶專輯⑦丨行走黃河灘:遷進穩穩的家 筑起美美的夢

時間:2021-10-08 10:11:25    來源:大眾網    

“三年攢錢、三年筑臺、三年蓋房、三年還賬。”

不夸張地說,這是許多黃河灘區群眾一生的軌跡。長期以來,受汛期洪水影響,守著黃河居住的人們,祖祖輩輩與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安居難為伴。

在菏澤鄄城縣歸德街道曹樓村村支書張波的記憶里,他的父親總是一大早就起床挖土挑擔墊村臺,一直忙到深夜。“父親一輩子都在壘臺子、蓋房子,先后蓋過4次房子。每年夏天心里都不踏實,擔心房子裂縫漏雨,更害怕夜里發大水。”

“黃河沙大,水退沙不退,平地積沙,越積越高,為避水患,只能不斷加高房臺。我這一輩子蓋了六次房,幾乎每年都在拉土墊臺,最近這一次蓋房時,房子的臺基已經漲到和老房子屋頂一般高了。”鄄城縣舊城鎮北王莊村村民李忠學說。

“房子像被切豆腐一樣地往河里掉,一會兒工夫,整個村子就落到河里了。”菏澤鄄城縣舊城鎮北王莊村村民李忠學說。

還是這樣的場景,泰安市東平縣銀山鎮北劉莊村村民劉振臣提起來就心痛。16歲那年,黃河大水不僅沖毀了他們的村子,還導致他們五兄弟被分在一南一北相隔10里的兩個新建村莊里,這一分就是55年!窩棚過節、投親靠友、外出乞食甚至骨肉分離,成為許多黃河灘區人民一輩子難以磨滅的苦難記憶。

2017年,山東省啟動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截至2021年5月底,已按計劃全面完成灘區遷建工程建設任務。并出臺農業、水利、交通、教育、文旅等26個遷建專項方案,幫助灘區群眾“挪窮窩”“拔窮根”。

“像做夢一樣,在黃河邊住了一輩子,想不到老了能離開灘區、住上樓房,干凈又利索!”濟南市長清區歸德街道朱中村村民王現侖感嘆。

“按照每人33平方米的標準配置房屋,6層帶電梯,7種戶型精準匹配,供氣、供暖、太陽能熱水器一應俱全。”菏澤市鄄城縣歸德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允松這樣描述。

“離著上班的鞋廠又近又方便,大寶在鎮上上學,二寶就在我們社區的幼兒園上課,什么事都不耽誤,我們非常滿足。”泰安市東平縣耿山口社區李苗苗說。

“我家住小高層,和城里的一樣,而且各種配套設施都很全。開個玩笑說,現在的條件找媳婦都有底氣了。”泰安市東平縣時代新城社區張付村說。

遷建工程完成后,山東大力扶持灘區現代產業、畜牧、鄉村旅游發展。同時,鼓勵社會資本和工商企業投身灘區產業發展,培育發展終端型、體驗型、智慧型、循環型等新產業新業態,推動鄉村旅游、農村電商、智慧農業向高端邁進。

人民有了穩定的日子、有了溫暖的家,就有了更多美好的夢想。

文案:包春玲

設計:陳艷嬌

關鍵詞: 美的 美美 筑起 穩穩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