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戰罕見秋汛,我省這樣迎戰
“搬運沙石,常泡水里,‘指紋磨沒了’” “下繡花功夫,處置每一方洪水,綜合采取‘攔、蓄、送、排’措施……”,我省各級每日投入2500余名黃河河務系統職工、15000余名群防隊員開展巡壩查險和灘區防守等工作,在66處險點險段開展24小時不間斷巡查。同時,積極與黃委、海委等流域機構協調溝通,提請加強工程調度,充分發揮工程削峰錯峰作用,最大限度減輕我省防洪壓力……
◎洪水來襲,遷建后的灘區群眾怎么樣了?
“我們村是灘區村,離黃河最近處只有200多米,以前來洪水會擔心沖垮村臺,現在村臺被加固到5.5米高,村臺土坡用六棱水泥塊襯砌,空隙之間種上了專用植被防止沖刷” “雖然這次黃河水大,但心里還是有底”……
◎被轉移的村民,過的好不好?
在安置點,被轉移村民李在峰剛剛吃完網格員為他送來的熱乎飯菜。他說:“這一次來了大水,村里就把我接到這里來住了,給我購買了洗漱用品,每天還給我送飯。”
應戰多雨之秋
—防御罕見秋汛一線見聞
□本報記者趙豐王紅軍
在東平湖金山壩上,防汛指揮部帳篷里懸掛著一張值班表,已經排到了10月21日。自9月20日秋汛以來,防汛指揮部已在大堤上堅守了20多天。
10月6日,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緊急通知,小浪底水庫將持續大流量下泄,山東黃河河道5000立方米/秒左右量級的洪水過程將持續15天左右。
秋雨一輪又一輪,黃河干支流普遍漲水,我省干流高村站最大流量4990立方米每秒、艾山站最大流量5330立方米每秒、利津站最大流量5110立方米每秒,我省河段流量維持在5000立方米/秒量級;東平湖最高水位42.47米,高于警戒水位0.75米,防汛形勢嚴峻。記者蹲點黃河、東平湖沿岸,記錄防汛一線的點點滴滴。
搬運沙石,常泡水里,“指紋磨沒了”
14處險工,4處控導,4座引黃涵閘,110045步。
10月2日-6日,由德州黃河河務局總工程師朱云峰帶隊的搶險專家組,徒步對德州黃河防洪工程開展了一次全覆蓋巡查,創造了5天之內每人步行11萬步的記錄。
橙色,是當前戰秋汛中動人的顏色。身著橙色工裝的防汛人員,用責任防御秋汛洪水。
“叮叮叮”,10月6日上午10時,黃河齊河段席道口險工一線巡查人員左愛華的鬧鐘響起,提醒自己要吃降壓藥了。
“年紀大了,血壓高了。”德州黃河河務局機關干部左愛華雖然即將退休,但這次她和20多名女同事主動請纓來到一線。齊河黃河河務局黨群科科長劉慧華說,齊河縣局有30多名女同志,下沉到一線的也有20多人。
因為天氣變冷,女同志一線值守時間調整到了早晨6點到下午2點。這對德州黃河河務局機關下沉人員胡芳芳來說,每天凌晨4點半就要起床。雖然看著孩子哭不忍心,但是她覺得這是黃河人的責任。
10月6日上午,冷雨正密,黃河岸邊狂風正勁,過了近1個小時,一次巡查才告結束。“雖然穿著雨衣,但雨水順著雨衣全流到了雨靴里,一走路就能聽到水晃動的聲音。”巡查完,胡芳芳來到臨時的活動板房內暫時休息,躲避一會兒風雨。
“女同志雖然沒有男同志那么‘抗造’,但我們也有細心的優勢。”德州黃河河務局機關下沉的一線值守人員葛愛春說,細心在巡河查險中尤為重要。每次巡查一個地方,她總要找一個好對比的標志物,用手機拍下照片,每天進行對比來判斷水情。她指著手機上的一張照片告訴記者,這里我們選了灘臺旁的一株高高的小草,我們稱它為“草堅強”,前兩天還沒被水淹,現在已經沒了一半了。
“除了工作的職責使命,家人的支持也是我們堅持的動力。從這個意義上,防汛并不是只有一線值守的這些人,背后還有千千萬萬個家庭在合力防汛。”胡芳芳說,家人鼓勵她,“堅持就是勝利”。
10月5日晚,記者隨一線值守員工夜巡黃河。當晚,齊河細雨綿綿,氣溫已由前幾天的近30℃迅速跌至13℃左右。
“險情容易出現在晚上,而夜間可視條件受限,對及時發現險情會有影響,夜間還是人容易疲憊倦怠松懈的時候,有可能出現不能及時發現險情,致使險情擴大的情況。”齊河黃河豆腐窩管理段譙莊險工值守晚10點到第二天早晨6點時段的王俊清告訴記者,半夜最熬人,也最考驗人。因為要24小時不間斷巡查,所以每隔一會兒他們就要出去巡查。
王俊清是一名黨員,他和管理段同事寫了請戰書,要求承擔最艱苦的工作。
“我們安排值守時段時,特別注意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把認真負責的黨員排到夜班。”豆腐窩管理段段長米玉征說,管理段和機關下沉職工中黨員數量不少,他們在一線成立了臨時黨支部。
“這幾天搬運沙石、壓土工布,經常在水里泡著,把右手食指指紋都磨沒了。”東平縣銀山鎮黨委書記李杰,現在用指紋解鎖時感到很“別扭”。
東平縣副縣長郭東表示:“目前,東平湖金山壩防汛采取戰區負責制,迎水面劃分了14個防區、背水面劃分了5個責任段,24小時巡查值守,加大巡查的頻次和密度,加強專業技術人員配備,確保險情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處置到位。特別是管涌,如不能及時發現處置,將會有潰壩的危險。可以說,越往后巡堤查險的責任越重。”
寧可備而無用,不可用而無備。10月8日上午,金山壩旁,東平縣戴廟鎮孫莊村村民孫景福和十幾個村民在趕裝沙袋。
“每個沙袋50斤左右,裝好后由村民開著自家的機動三輪車送到金山壩各個鄉(鎮)防區備用。”孫景福每年防汛都上壩巡查,他說村民們已經在這里干了四五天了,雖然感覺形勢嚴峻,但現在比早些年的防御能力要強多了。“壩加寬了,以前防汛怕浪沖擊堤壩,用的是草把子,現在用的是土工布,‘高級’多了,而且各個鄉(鎮)、部門的人都來了,防汛力量很強大。”
“母親患有膽囊癌,剛剛做了手術。從9月27日,黃河中下游水旱災害防御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我和段上同事就一直在一線值守,沒有再回過家。”說著話,東明黃河高村管理段負責人高家全有些哽咽。
據統計,我省各級每日投入2500余名黃河河務系統職工、15000余名群防隊員開展巡壩查險和灘區防守等工作。在66處險點險段均固定了巡查人員、搭建了守險房、配備了照明設備,嚴格做到24小時不間斷巡查,確保險情早發現、早處置。
“下繡花功夫,處置每一方洪水”
“你好,是鎮防汛指揮部嗎?我們在巡防金山壩的時候,發現了二十余處壩體脫坡,請鎮上馬上安排人員來處置……”9月25日凌晨3時許,東平縣銀山鎮防汛指揮部工作人員接到預警電話,打電話的是玄橋村黨支部書記殷復磊。24日晚上,根據當地防汛要求,殷復磊冒著暴雨、大風,帶領多名村民在金山壩上巡堤,查看大壩安全情況。
打著鋰電手電查看壩體的殷復磊,突然看到一處壩體脫坡,緊接著多塊壩體石塊被風浪打落。心知不妙,他馬上組織人員繼續順著壩體巡防,統計壩體脫坡數量。經過仔細探查,他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壩體脫坡,立刻拿起手機向鎮防汛指揮部發出預警。
“我們第一時間逐級上報,縣應急管理局迅速反應,派遣多名專家實地探查,并按照應急預案,開始發動全縣所有應急救援力量馳援金山壩。”李杰說,事后分析,這次險情跟當時東南風、東北風較多,風浪不停沖刷大壩有關。
汛情就是命令。6時許,銀山鎮以及周邊11個村莊的270多名干部群眾,迅速趕到了出現險情的地段,1米8多個頭的殷復磊是名退伍軍人,帶頭跳進了水里。他說,“我們系著防護繩下水,先用沙石袋將脫坡填平,然后鋪上土工布,再用沙石袋壓實壓緊。”
11時許,銀山鎮其他33個村莊接到指令,緊急轉運沙袋、石袋等防汛物資。一個小時后,物資全部運送到位。下午2時許,37處出現險情的地方,全部搶修完成。
郭東說,進入汛期以來,全縣應急、水利、氣象、東平湖管理局東平管理局、東平黃河河務局等部門,始終密切關注雨情、水情、汛情、工情變化,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縣防指及各有關單位、鄉鎮街道加強巡查、值守、排險,掌握防汛抗洪的主動權。
10月4日6時30分至7時0分,東平湖八里灣泄洪閘開啟第3孔和第5孔閘門,開啟高度0.4米,并于10時50分至10時55分,調整開啟高度至0.5米,經戴村壩水文站測流出湖流量29.4立方米/秒。
這是八里灣泄洪閘建成后首次泄洪,滾滾東平湖水經下游渠道南排,最終到達南四湖。該閘位于東平湖二級湖堤,共7孔閘門,設計流量450立方米每秒,主要功能為增加東平湖老湖南排出路,達到新湖、老湖聯合控制運用。
“八里灣泄洪閘南排泄洪,能夠有效降低東平湖水位,同時減輕東平湖北排壓力,保障黃河下游防汛安全。”東平湖管理局東平管理局副局長岳善平說。根據實時水情,10月8日9時,東平湖水位42.43米,清河門閘出湖流向黃河的湖水188立方米/秒,還有濟平干渠、八里灣船閘、八里灣泄洪閘等出湖湖水366.4立方米/秒,預計每小時減少洪水42.6萬立方米。泰安市委副書記、東平縣委書記曲鋒說,“下繡花功夫,處置每一方洪水,綜合采取‘攔、蓄、送、排’措施,精細精準調度東平湖有序泄洪。”
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省防指積極與黃委、海委等流域機構協調溝通,提請加強工程調度,適時調控小浪底水庫、岳城水庫等控制性工程下泄流量,充分發揮工程削峰錯峰作用,最大限度減輕我省防洪壓力。點對點持續跟蹤調度強降雨區各市情況,密切關注漳衛河、金堤河沿河各市縣洪水防御情況,及時組織水利、應急等部門派出多個督導工作組,赴防御一線,督促指導做好洪水防御應對工作,確保各項防御工作落實到位。同時,發揮黃河流域、海河流域區域協調聯動機制作用。目前,我省已落實5個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和35支災害事故省級專業救援隊伍,隨時開赴一線應急救援。
雖然水大,住上新房的灘區村民心里有底
東明縣興東社區姚莊村村委會主任郭彥平,這些日子帶領本村群眾,一天兩班在本村責任范圍內的黃河河段巡查。
“今年水比較大,即使是見慣了黃河水,這么大流量的少見,需要常轉轉看看有沒有險情,以便及時發現及時處置。”1965年生人的郭彥平,從小生活在灘區里的姚莊村,村莊距黃河大堤只有兩三千米遠,村民的土地多在灘區。與黃河為伴,既享黃河之利,又生活在黃河的“陰影”中。
“以前,黃河一發水,秋莊稼就沒了。”郭彥平說,不僅是莊稼受損,而且黃河河床比姚莊村地勢要高不少,一發水房子都被淹了,灘區老百姓一直重復著“3年攢錢、3年墊臺、3年蓋房、3年還賬”的循環。
不過,看著今年這么大流量的黃河水,郭彥平不再像以往那么緊張。2020年春節期間,姚莊村村民搬進了長興集鄉八號村臺上的社區新房。這是東明縣24個村臺中首個達到入住條件的村臺,房臺高高,不再受洪水侵襲。
山東17個涉及灘區遷建縣區中,東明縣遷建規模最大、任務最重,是黃河灘區遷建的主戰場。今年5月,東明縣最后一批12個灘區村4843戶村民選房到戶,菏澤黃河灘區28個村臺社區全部分房到戶。郭彥平說:“雖然這次黃河水大,但心里還是有底。”
讓郭彥平感到心安的,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黃河河床在下降。“以前我們村這段黃河高懸著,經過這么多年放大水沖刷,河床拉低了有兩米。”
郭彥平口中的“大水”,是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連續開展的黃河調水調沙。在現代化技術條件下,利用干支流水庫調控進入下游的水沙過程,塑造相對協調的水沙關系,減少水庫河道淤積,恢復并維持中水河槽。
今年6月19日,汛前黃河調水調沙開始,這期間小浪底水庫最大下泄流量達到4500立方米/秒。“汛前黃河調水調沙正式啟動后,東明黃河流量比平常增加了好幾倍,多的時候能達到4000立方米/秒。打比方說,平時東明段流速是1檔,調水調沙時就能到3檔4檔。”高家全說。
作為黃河入魯第一站,東明黃河河道大體上呈南北流向,河道寬、淺,主流散、亂,且擺動頻繁,屬游蕩型河段,是黃河下游防洪的薄弱河段,素有“豆腐腰”之稱。自6月15日8時起,山東黃河河務局啟動了24小時防汛帶班值班制度。位于姚莊村附近的東明黃河高村管理段即開始全員值守,密切關注黃河雨情、水情、工情變化,按規定上報防汛信息,一旦出現險情及時搶護。“測量、記錄的是灘唇出水高度,通過測量河面到水平面的距離及變化,了解水位變化情況。黃河堤防又均為壤土質結構,堤岸下方被沖刷,容易‘戴帽’,近距離測量可能隨時會遇上灘岸坍塌的危險,所以需要用安全繩綁住,以防發生危險。”46歲的巡河班長楊建,是扎根黃河防汛一線二十幾年“老黃河”,經驗十分豐富。高家全說,“經過調水調沙,高村段河床下降了2米左右,比之前能承受更大的流量。”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官方資料顯示,2021年汛前黃河調水調沙是黃河連續第20年實施調水調沙。通過調水調沙,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降低2.6米,主河槽最小過流能力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恢復到2021年汛前的5000立方米/秒左右,主河槽過流能力顯著提高。
和東明灘區的郭彥平相似,站在新房臺上,利津縣北宋鎮高家村村民高淑蘭,看著滔滔黃河水從村南翻涌流過。高淑蘭說:“我們村是灘區村,離黃河最近處只有200多米,以前來洪水會擔心沖垮村臺,現在村臺被加固到5.5米高,村臺土坡用六棱水泥塊襯砌,空隙之間種上了專用植被防止沖刷。”
利津縣共有3處黃河灘區有人居住,灘區行洪壓力大。2018年開始,利津縣實施舊村臺改造工程,其中北宋鎮8個灘區村進行村臺加固、道路硬化、村內排水、弱電下地,集中壘高加固舊村臺,變植生擋土墻為砌石擋墻,提高了村臺防洪能力。
被轉移的村民,吃著熱乎飯菜
——水位達到41.72米至42.72米,防守進入緊張狀態,開始24小時巡堤;
——水位到達42.72米至43.22米時,防守進入嚴重狀態,做好搬遷準備;
——水位到達43.22米以上時,防守進入危險狀態,壩西群眾必須全部撤離……
這是東平湖湖區遇險轉移方案的內容。
東平湖一級湖區需要轉移27個村,戶籍人口9489戶29887人。經過精準摸底,需要轉移4143戶12702人,其中老弱病殘415人。
10月8日9時許,東平湖水位42.42米,超警戒水位70厘米,但還未進入“嚴重狀態”。但是,在幾天前,孫景福已經接到了準備撤離的通知。“我正在家里剝玉米,就有人來通知了,如果水位漲了,就要及時轉移到附近的社區安置點。”他說,“讓我把玉米放到房頂上,把值錢的家當也放在高處,有人來喊就(撤離)過去。”
地處金山壩北部的銀山鎮,有13個村莊的群眾需要轉移,其中6個村莊可以本村就地安置,還有7個村莊需要異地安置。李杰說,“根據摸排,這7個村莊涉及到3000多人,現在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物資都已經準備好了。”
東平27個需要轉移的村,每個村都制訂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包括轉移人數、方式、路線,以及車輛安排等內容;都有一個專班包保(每個專班由一名縣級干部、一個縣直部門和鎮村干部組成),已經全部下沉到村;每個村都固定一個集中安置點,共設置18個安置點。特別是對那些老弱病殘、鰥寡孤獨等特殊群體,做到“一對一”專人負責,提前把他們轉移安置到各自親屬、子女家中,既能保障他們生命安全,又能確保生活有人照料。
10月9日下午6時,在利津縣北宋鎮三岔村原村委辦公室,村民李在峰剛剛吃完網格員為他送來的熱乎飯菜。他說:“我家房子在村臺下,這一次來了大水,村里就把我接到這里來住了,給我購買了洗漱用品,每天還給我送飯。”
三岔村位于黃河灘區,隨著汛情持續,為安全起見,利津縣組織機關干部、村“兩委”成員等挨家挨戶排查,將居住在臺下的村民通過集中安置等方式進行轉移,確保群眾安全。目前利津縣已將北宋鎮黃河灘區房臺下居民127戶269人逐人逐戶遷至安全住所。同時,組織專人對灘區內看護房、養殖房進行逐戶排查,確保房內無人居住。
目前,全省各級扎實做好人員轉移安置工作,截至目前共轉移安置5328人,其余目前尚未達到轉移條件的鄉鎮、村也已落實轉移方案和措施,確保應轉移時第一時間安全撤離。
同時,我省省級已落實35支專業救援隊伍和物資裝備,在泰安、德州、聊城等市提前預置消防救援力量,各有關市縣落實各類救援力量43376人,集結待命……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申家鑫通訊員劉亞楠報道中國民航將自2022年10月30日至2023年3月25日執行2022 23年冬春航季航班計劃。新航季,山東省機
2022-10-29 07:49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杜虹曉畢勝濟南報道近日,濟南市市中區民警在巡邏時發現,轄區內多處隔離護欄陸續失蹤。據統計,丟失護欄50余節,共計約1
2022-10-29 07:45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張海振濟南報道10月28日,濟南市歷下區城管局在東關街道萬科海晏門小區舉辦“金秋十月迎碩果垃圾分類見行動”——“黨建
2022-10-29 07:31
10月28日,山東省統計局官方網站發布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山東全省經濟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大眾日報
2022-10-29 07:39
2022年10月28日0時至24時,全省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例,其中青島2例,均系重點人員篩查檢出;濱州1例,系集中隔離點檢出。新增本土無癥狀感
2022-10-29 07:36
門庭若市打一生肖是什么動物?門庭若市的意思是什么?一起來看看吧!從釋義來看形容非常熱鬧,而12生肖中最喜歡熱鬧的生肖是馬,再加上有成語成
2022-10-28 22:49
蝦仁蒸蛋等于砒霜是真的嗎?蝦仁蒸蛋需要把蝦先煮熟嗎?不小心吃了生蝦仁怎么辦?一起來看看吧!網傳蝦皮蒸蛋吃了人會出現上吐下瀉、肌膚瘙癢紅
2022-10-28 22:47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邢晨通訊員呂尚偉煙臺報道養老服務人才匱乏、從業人員技能水平低,一直是困擾養老服務發展的難點、重點和堵點問題,為了
2022-10-28 18:36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邢晨通訊員呂尚偉煙臺報道為進一步改善老舊小區養老服務設施現狀,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煙臺市萊山區出臺了《萊山
2022-10-28 18:46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秦文濟南報道記者從濟南公交獲悉,為方便蟠龍路、虎山路周邊居民出行,填補蟠龍路、虎山路等部分路段公交空白,自10月29
2022-10-28 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