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宿松:做好“鄉賢+”文章 賦能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1-10-20 14:19:44    來源:掌上安慶    

近年來,宿松縣深入挖掘鄉賢資源,創新發展鄉賢文化,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鄉賢工作,以鄉賢工作培育新發展動能,著力把鄉賢“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實力”,為宿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集智聚力。

“鄉賢+”助力發展

鄉賢+產業。該縣依托鄉賢企業家推動資金回流、項目回歸,投資10億元的南方電子產業園已建成,酷米科技等3個回歸項目已落地,累計提供就業崗位3萬余個;成功引進龍成油茶、綠蒂農業、松寨生態等農業企業,培育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家,流轉荒山超10萬畝,受益農戶達2.75萬戶。

鄉賢+治理。該縣發揮鄉賢“親緣、人緣、地緣”優勢,廣泛收集反映社情民意,及時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成立鄉賢調解工作室241個,選聘鄉賢調解員512名,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2600余起。今年,該縣鄉賢調解工作創新與實踐獲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是我市唯一。

鄉賢+公益。該縣成立安徽松梓教育基金會,吸引300余名宿松籍新鄉賢和企業家加入助學行動,募集善款2200多萬元,資助貧困學子和鄉村教師近2000人。“艾美助學基金”創建人孫長江先后榮獲“中國好人”“全國愛民模范”等榮譽稱號。

已有新鄉賢720人

鄉賢,是傳統文化的守望者,是緩和社會矛盾的安全閥,是鄉村社會的粘合劑。新形勢下,發揮好鄉賢的作用,有利于促進鄉風文明,推動鄉村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傳頌“古賢”,該縣成立縣鄉兩級鄉賢文化研究會,尋找鄉賢優秀事跡,挖掘優秀鄉賢文化,目前成功挖掘張何丹、汪革、朱書等一批古賢精神價值,編撰出版《宿松歷代鄉賢》《宿松民俗》《宿松家訓》等10余部鄉賢文化叢書。

引進“今賢”,該縣以鄉情為紐帶,“一對一、點對點”精準對接“離土”鄉賢近百名,把在外的經濟精英、文化精英等請回家鄉,引導其用創業經驗、學識專長反哺桑梓。

培育“新賢”,該縣從“五老”人員、“兩代表一委員”、基層干部、企業家、道德模范等群體中,吸納品行好、威望高、資歷深、閱歷廣的人成為“新鄉賢”。截至目前,該縣共有新鄉賢720人。

見賢思齊 潤物無聲

為弘揚鄉賢文化,該縣建設鄉賢好人館,設置見賢思齊、崇德向善、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民風民俗、家風家訓等6個區域,集中展示14位歷代鄉賢、74位新鄉賢、281位各級好人的感人事跡。

建立鄉鎮鄉賢文化廣場、村(社區)鄉賢文化長廊、學校鄉賢文化墻,增強鄉賢文化感染力。目前,全縣22個鄉鎮均設立“鄉賢文化”專區,116個村(社區)建有鄉賢館。

成立“鄉賢宣講團”,組織鄉賢文化“進廳堂、進課堂、進講堂、進禮堂”活動,開展優秀鄉賢文化作品展示活動,編寫鄉賢文化校園讀本,邀請鄉賢參與道德講堂講述身邊故事,讓鄉賢故事鄉里皆知、廣為流傳。

該縣還出臺《創新發展“鄉賢文化”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將鄉賢參與調解經費納入人民調解個補范圍,設立“鄉賢幫扶資金”,組織發動各界人士,形成全社會共同幫扶關愛困難鄉賢的良好氛圍。(全媒體記者 沈永亮 通訊員 孫凱華)

關鍵詞: 宿松 做好 鄉賢 文章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