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合肥成果緣何屢次站在聚光燈下?

時間:2021-10-29 08:15:59    來源:合肥晚報    

○“九章二號”144模式干涉儀(部分)實驗照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創新,是合肥的底色。此次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合肥的多項科技成果再次“站在了”聚光燈下。高光時刻的背后,是合肥在原始創新與產業創新等領域堅持不懈的深耕與探索。

【原始創新】基礎建設與體制改革并重

瞄準“從0到1”的突破,原始創新是合肥的“看家本領”。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合肥主動承擔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積極開展量子、核聚變、人工智能等戰略性前沿技術研發,不斷強化我國在前沿技術創新中的話語權。

火星磁強計、高吸能材料保障“天問一號”完成科研任務,高壓抗輻照DC/DC變換器、特種低溫接收機助力“嫦娥五號”升空;先后實現可重復的1.2億攝氏度101秒和1.6億攝氏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屢創世界紀錄;“九章”問世、墨子傳信,量子領域研究引領世界前沿……創新舞臺上,合肥正在領跑。

舞臺背后,是合肥強大的科研基礎建設。

圍繞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四大領域,合肥已組建運行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正加快組建環境研究院、未來技術研究院。提升全超導托卡馬克等3個已有裝置性能,新建聚變堆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等4大裝置,開展合肥先進光源等4個預研項目。目前合肥規劃布局大科學裝置已達11個,成為全國最大科學裝置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

“裝備庫”不斷升級壯大,如何讓科研工作者能在此盡情“揮灑智慧”成為關鍵。

為此,合肥以體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用“敢于涉險灘、闖難關”的精神,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用強支持、卸負擔、優服務、拓渠道等一系列舉措,讓創新更加純粹,更加高效。

立足地方特色,合肥與一系列大院大所大學合作共建了中科大先研院、清華公共安全研究院等眾多協同創新平臺,讓科研人員在這片創新舞臺上能真正“放開手腳”潛心攻關。

【產業創新】產業鏈與創新鏈相輔相成

在此次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除了“九章”“墨子號”等原始創新成果,一批誕生于合肥的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技術創新成果也紛紛亮相。

例如,本源量子研發的“半導體量子芯片”、“量子計算全物理體系學習機”;東超科技研發的“負折射平板透鏡”、“非接觸式電梯交互終端”;全色光顯研發的“全色激光電視”……

這是屬于合肥創新產業版圖上的高光時刻。

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去年6月,合肥梳理出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創意文化、網絡與信息安全、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暨智能網聯汽車、光伏及新能源、高端裝備及新材料、人工智能、量子產業等12條重點產業鏈,由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同志擔任產業鏈“鏈長”。

頂層推動,力度空前,各創新企業猶如散落的珍珠加速串珠成鏈。在“鏈長制”的推動下,同行業資源、技術、人力等要素凝成一股力,助推整個產業創新能級更上層樓。

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為增強發展“牽引力”,合肥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加強技術研發投入,每年支持企業組建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各類研發平臺100家以上。

記者獲悉,目前,在合肥全市的科技成果登記、技術合同交易、專利授權、全社會研發投入等創新指標中,企業占比達七成左右。到去年底,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328戶,今年有望突破4200戶。在科創板上,合肥已累計12家企業科創板上市,居省會城市第2位。

基礎建設與體制改革齊頭并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相互交織、相輔相成……日益澎湃的科創動力正加速涌現,推動合肥朝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名城闊步邁進。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暢司晨

關鍵詞: 合肥 成果 緣何 屢次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