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縣位于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曾是一個集革命老區、貧困山區和重點庫區于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自去年脫貧摘帽以來,該縣積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產業發展、環境整治、引進人才等方面強基礎、創特色、樹品牌,加快把太湖建設成為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的宜業宜居宜游之地。
特色產業穩增收
金秋時節,記者來到泊湖之濱的大石鄉。在一片片瓜棚之下,金黃色的瓜蔞已經進入成熟采摘期。“我們承包300多畝地種植瓜蔞,1畝能產300多斤瓜蔞籽,合作社按每斤20元的價格收購,1畝地產值6000多元。 ”該鄉五合村創業能人王吉勝說,種植基地每年可提供幾百個就業崗位,幫助村里剩余勞動力在家門口就近務工,實現穩定增收。
該鄉田祥嘴村脫貧戶吳的學,已經在瓜蔞基地干活4年了,每月約有1800元的收入。“平時,我在這里拔草施肥,做點田間管理。最近,就忙著采摘瓜蔞。我們的瓜蔞直接供應給瓜蔞加工公司,不愁銷路。不僅村民們拿到一份工錢,村集體也有固定的收益。 ”吳的學笑著說。
小小瓜蔞成了富民強村的 “致富瓜”。據大石鄉鄉長殷艷玲介紹,近年來,該鄉將瓜蔞作為“一鄉一品”的主導產業,短短3年建成瓜蔞基地3000余畝,同時按照“定一個好規劃、找一條好路子、富一方群眾、活一方經濟”的發展思路,堅持“村村建強、整鄉推進”的目標,打出一套土地、資金等政策的“組合拳”,保障產業發展有效益、農民就業有新路、村級集體有分紅。預計今年底,全鄉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總收入將達2500萬元,純收益540萬元左右,村均收益約60萬元。
大石鄉整鄉推進特色產業發展,只是太湖縣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一個縮影。圍繞產業振興,該縣依托農林牧副漁產業體系比較健全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瞄準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目標,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引進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重點發展生豬、肉雞、茶葉、油茶等“四養六種”特色產業。此外,該縣還著力推動稻漁綜合種養、藺草稻連作提質擴模,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力打造“一縣一業”“一鎮一品”,打響“太湖六白豬”“天華谷尖”“太湖鳙魚”“太湖小黃牛”等品牌,并憑借縣鄉村電商服務網絡平臺,拓寬優質農產品上行渠道,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走出產業振興的新路子。
整治環境“顏值”升
“這里的環境真不錯!空氣清新,山美水好,民居建筑古色古香,村莊整潔干凈。我們感覺非常舒適,值得一游。 ”近日,安慶老年大學一批游客在湯泉鄉龍潭寨村游玩后,紛紛發出贊嘆。
走進龍潭寨村,記者沿著龍潭河而上,看到不遠處就是一片徽派古老建筑。在這個中國傳統村落,小橋、流水、石板路,雕窗、畫棟、馬頭墻隨處可見。現存的古民居群,是由祠堂屋、轉橋屋、花屋、老屋、上屋、龍潭屋等6個自成一體的古村寨和一座胡氏宗祠組成,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有20余幢,年代最久的距今400多年。
整個龍潭古寨融田園美景、鄉村風情、傳統建筑文化為一體,自然風光與人文旅游資源相得益彰。記者漫步在山村的石板路上,只見河水清澈、道路潔凈、物件擺放有序、房前屋后花木蔥蘢,讓人賞心悅目、游興大增。
“我們通過環境整治,讓村子大變樣。幾年前,這里到處都是廁所、豬圈和牛欄,路邊、河邊雜草叢生。下雨天,大家出門腳上都是泥巴。雖然這里美景宜人,卻無人問津。 ”該村黨支部書記胡良勝說,自從2014年開始,村民們認識到人居環境的重要性,又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逐步改善生活環境。 2016年,該村爭取到古民居修復項目,共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拆除豬圈、土廁、牛欄及破損房屋,清理整治河道、修建石板路,新建廣場、公廁,并對中心村進行綠化、亮化和美化,使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我村建立維護環境長效機制,聘請專職環衛工,還制定了村規民約,不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大家的環保意識明顯提升。 ”
環境一變氣象新,龍潭古寨不再“藏在深山人未識”,外地游客慕名而來,僅今年春節、國慶期間,就接待游客1萬余人次。村里的民宿經濟也火了起來,年純收入20多萬元,既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又讓村民吃上“旅游飯”,真正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近年來,太湖縣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因地制宜、統籌資金、完善機制,著力深化和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三大革命”,大力實施村莊清潔、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村莊規劃建設提升“三大行動”,強力推進道路兩邊、城鎮周邊、村莊周邊“三邊治理”,并開展“美麗鄉村、美麗屋場、美麗庭院、美麗河塘、美麗道路”等“五美”創建,切實解決農村人居環境的突出問題,推動村莊環境從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轉變,促進村莊 “顏值”“氣質”雙提升。
“引鳳還巢”后勁足
在北中鎮花沖村的軒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臺臺嶄新的先進設備快速運轉,生產線上的工人們一絲不茍,嫻熟地組裝著各個部件。這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銷售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高科技企業,產品廣泛適用于移動電器產品領域,主要銷往廣東省惠州等地。
“我從河海大學畢業后,一直在深圳從事鋰電池的加工和銷售。 2019年,在鎮村多次鼓勵和引導之下,我決定返鄉辦廠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 ”該公司負責人祝寶瑛今年35歲,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他建廠房、買設備和調試安裝機械,公司于去年9月份順利投產。目前,已帶動周邊村莊60多人就業。
從大山里走出去,又回到大山里創業,這不是回到原點,而是奮斗的起點。“家鄉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我看到了農村發展的無限前景。而且,鎮村給我提供很多政策、資金等扶持措施,我更有信心干出一番事業。 ”祝寶瑛說。
“我在這里上班,既能掙錢,又方便照顧家里。更重要的是,我還學到了一門技術,公司經常給我們培訓。我們這里普通工一個月拿3000元,高級工可以拿到8000元吶。 ”花沖村脫貧戶舒燦云高興地說。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太湖縣是勞務輸出大縣,過去農村的中青年、優質人才外流,出現了鄉村人才總量不足、結構失衡等問題。如何吸引人才回歸、引導各類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該縣首先做好頂層設計,針對人才關心的具體問題,制定可操作可落地的政策措施,著力打通“綠色通道”。今年,該縣出臺了一系列“雙招雙引”的新規定,在薪酬待遇、家屬就業、子女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為返鄉人才量身打造 “一事一議”“一人一策”的扶持政策。如注重留住“自家人”,發掘培育使用一批 “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為鄉村振興賦能助力。
與此同時,該縣組織實施大學生回村任職工程,引導、支持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村級后備干部參選進入村“兩委”班子,并暢通晉升渠道。該縣人事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全縣已分類別地組建了學子創業聯盟、先鋒創業聯盟、“徽姑娘”巾幗創業聯盟以及青年創業協會,搭建人才供需對接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共同發展,聚力打造人才新高地,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力量。(通訊員 葉玲玲 記者 孫海濤 沈建平)
上一篇:合肥規上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
下一篇:奮力邁向“科創名城”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申家鑫通訊員劉亞楠報道中國民航將自2022年10月30日至2023年3月25日執行2022 23年冬春航季航班計劃。新航季,山東省機
2022-10-29 07:49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杜虹曉畢勝濟南報道近日,濟南市市中區民警在巡邏時發現,轄區內多處隔離護欄陸續失蹤。據統計,丟失護欄50余節,共計約1
2022-10-29 07:45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張海振濟南報道10月28日,濟南市歷下區城管局在東關街道萬科海晏門小區舉辦“金秋十月迎碩果垃圾分類見行動”——“黨建
2022-10-29 07:31
10月28日,山東省統計局官方網站發布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山東全省經濟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大眾日報
2022-10-29 07:39
2022年10月28日0時至24時,全省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例,其中青島2例,均系重點人員篩查檢出;濱州1例,系集中隔離點檢出。新增本土無癥狀感
2022-10-29 07:36
門庭若市打一生肖是什么動物?門庭若市的意思是什么?一起來看看吧!從釋義來看形容非常熱鬧,而12生肖中最喜歡熱鬧的生肖是馬,再加上有成語成
2022-10-28 22:49
蝦仁蒸蛋等于砒霜是真的嗎?蝦仁蒸蛋需要把蝦先煮熟嗎?不小心吃了生蝦仁怎么辦?一起來看看吧!網傳蝦皮蒸蛋吃了人會出現上吐下瀉、肌膚瘙癢紅
2022-10-28 22:47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邢晨通訊員呂尚偉煙臺報道養老服務人才匱乏、從業人員技能水平低,一直是困擾養老服務發展的難點、重點和堵點問題,為了
2022-10-28 18:36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邢晨通訊員呂尚偉煙臺報道為進一步改善老舊小區養老服務設施現狀,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煙臺市萊山區出臺了《萊山
2022-10-28 18:46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秦文濟南報道記者從濟南公交獲悉,為方便蟠龍路、虎山路周邊居民出行,填補蟠龍路、虎山路等部分路段公交空白,自10月29
2022-10-28 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