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黃山:感受徽雕之美 對話非遺傳承人洪建華

時間:2021-11-17 10:31:10    來源:中安在線    

缺月掛上墻頭,傍晚時分的徽州雕刻博物館內,暖黃色的燈火亮起,穿越百年的“徽州四雕”在館長洪建華眼里,都是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歷史印跡,耳畔仿佛傳來刻刀與木石窸窸窣窣的撞擊聲,凝結在古今匠人的心血里,盛滿著癡迷的、永恒的徽雕之美。

“16歲開始以刀為筆,至今已有34年。”館長洪建華還有一個身份是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竹刻的代表性傳承人,他一直以來視保護、傳承、創新竹雕為畢生追求。在他看來竹雕技法是“材美、工巧之結合”,展現了徽派雕刻中豐富的層次美。而坐落于黃山市徽州區的徽州雕刻博物館便是由洪建華積極籌備并創建的。談及初衷,洪建華表示,“徽派雕刻內涵豐富,歷史悠久,作為非遺傳承人有責任將徽派雕刻藝術通過更好的平臺去展示和傳播出來。”

洪建華告訴記者,“博物館建筑面積共12000平方米,建有雕刻工坊、木漆工坊、古琴工坊、漆器工坊以及徽文化體驗傳習所,已成為徽派雕刻的創作基地、展示基地和傳播基地,是徽州記憶交流的平臺。”走進博物館,一樓展廳是洪建華畢生心血收藏的“徽州四雕”藝術品,珍藏了時間跨度從宋朝到民國時期的徽州傳統竹雕、竹編、木雕、磚雕、石雕及各種流派風格精品有近六百余件,展現了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徽派雕刻文化。二樓展廳收藏了兩百余件洪建華的個人作品,作品囊括了神話故事、特色民俗以及新中國社會變遷等各類題材,從雕刻藝術的角度體現了光彩奪目的徽文化,成為展示徽州竹刻精湛技藝的窗口。

說到最喜愛的作品時,洪建華展示了三件得意之作。竹刻筆筒《美好新農村》展現了“黃發垂髫”怡然自樂的生活場景,竹根雕《英雄贊歌》歌頌了英雄保家衛國的紅色歲月,竹刻筆筒《大愛無疆》傳遞了人民群眾間的真善美。洪建華說,“好的作品應當是具備向善的正能量,能夠促進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作品。”

藝術的魅力正是由于創作者通過記錄時代和精神面貌而呈現的,徽派雕刻的傳承和發揚光大在這樣一批批忠實記錄時代的匠人手中,得以重拾輝煌。談及徽派雕刻未來的發展,洪建華語重心長地道出非遺文化傳承之路,“非遺的傳承和發展任重而道遠,需要青年一代持續發力,未來他還將走進安徽高校師生間,讓廣大青年感受非遺魅力,重拾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

“徽派雕刻藝術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徽文化濃厚的積淀分不開,更加需要傳承者有足夠的耐心去學習,能夠在市場化的環境下,戒驕戒躁,用心將徽派雕刻技藝接續發展下去。”洪建華盼望著能有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徽派雕刻文化的傳承中,成為行業的主力軍。

如今,洪建華三十多年來已經帶出六十多位竹木雕刻學徒,其中省級傳承人一人,市級傳承人九人。(記者 謝蕓 張黃超 吳昊 潘禎祥 王成光 胡旭)

關鍵詞: 黃山 之美 洪建華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