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小改革”推動“大治理”,黃山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實施

時間:2021-11-29 10:38:08    來源:黃山日報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千頭萬緒。“條”“塊”分割、縣鄉權責不對等、“看得見的管不了”等等長期困擾基層的“老大難”問題,也是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

厘清權責

提升基層政府工作效率

黟縣碧陽鎮馬道村,何家溪穿村而過,由于歷史原因,不少村民跨河搭建門口橋等涉水建筑導致河道長期堵塞。每年到了梅雨時節,河水暴漲,時常發生內澇,附近村民家中積水,苦不堪言。

好在,困擾村民許久的難題終于解決了。

黟縣縣委編辦權責清單制度建設股股長吳同告訴記者,本次改革中,黟縣以被納入全省優化鄉鎮權責清單、厘清縣鄉職責邊界試點縣為契機,聚焦基層反映比較集中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城鄉建設、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等方面問題,優化《鄉(鎮)政府權責清單》37項,制定《鄉鎮配合事項清單》65項,作為縣鄉履職、監管和問責責任界定的重要依據。“配合清單,我們還創新設置縣、鄉社會治理綜合服務指揮中心,搭建智慧化平臺——縣社會治理綜合服務指揮系統,形成‘基層吹哨、中心調度、部門報到’的有益模式,依托e治理平臺、‘黟家人’微信小程序等,使基層反映、發現的事件得以迅速高效解決。”

《黟縣鄉鎮配合事項清單》公布后,馬道村聯村干部依據清單中“河道管理和綜合整治”事項職責邊界劃分,使用e治理平臺上報問題,通過縣社會治理綜合服務指揮系統,統籌農水、住建等部門,投入200余萬元疏浚河道,實現1400米河道暢通,行洪能力較去年大為提升。“今年幾場大雨,水都沒進家,以后汛期再也不用擔驚受怕啦。”村民余家厚開心地笑著。

“‘哨聲’響起,部門集結,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解決,在這個過程中,鄉鎮行政部門也從過去被動應付轉變為主動發現,問題從發生到辦結的時效明顯提升。”黟縣碧陽鎮綜合治理中心主任曹麗說。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智慧化平臺當中僅“e”治理平臺已累計收集上報網格事件10000余件,事件有效率達99.33%。

綜合執法

化解“看得見管不了”難題

街道是城市的基本單元,是城市治理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重要樞紐。老舊小區沙洲新村“住改商”曾讓屯溪區昱西街道的干部們十分頭疼。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沙洲新村毗鄰屯溪老街、黎陽in巷,小區內有26家住改商經營戶,門臉不大,存在的安全隱患卻不少。昱西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朱灶文說,這些經營戶涉及新業態房屋、消防、食品等多方面,其治理也相應涉及住建、城管、應急、市場、消防、公安等多個部門。

“街道沒有執法權,看得見管不了,區直部門有執法權,但以往多頭執法、背靠背執法,難以及時深入發現問題,既增加了執法成本,成效也不明顯。”

為徹底改變這一現象,此次改革中,我市探索實施行政執法權限和力量向基層延伸和下沉,統籌整合鎮街執法力量、轄區派駐機構力量和城管下沉力量,形成“一支隊伍管執法”,構建“屬地管理、以塊為主、條塊互動”的綜合執法新格局,使街道權力由薄變厚、由虛變實。

“我們共梳理出委托執法事項指導目錄126項,先行委托街道行使其中31項執法事項,通過整合一支隊伍有效強化了街道集成化統籌協調能力,有力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和水平。”屯溪區委編辦副主任張國平說。

談及改革前后變化,朱灶文最有發言權,“現在權責更明確,力量更充實,我們執法底氣更足了,一發現問題隊員們都能快速到場、及時處理,成效特別明顯,還有群眾給我們送來了感謝信呢。”

關鍵詞: 黃山市 在全省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