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寧蕪鐵路外遷,正式開工!

時間:2021-12-09 07:37:01    來源:南京發布    

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開工動員會現場。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興 攝

期盼30余年,終于“動”起來!

今天上午10時許,南京南站北廣場東側,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宣布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正式開工。

這是南京城市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南京人民熱切期盼的一件實事。

寧蕪鐵路擴能改造項目將對南京城區段(滄波門至古雄)既有鐵路進行外遷,對線路進行電氣化改造、道口“平改立”,以及按照通航、防洪等要求對部分路段進行改線。

改造后的寧蕪鐵路為客貨共線的Ⅰ級單線電氣化鐵路,全長102 公里,全線設紫金山、滄波門、雙龍街、谷里、古雄、江寧鎮南、馬鞍山、黃梅山、毛耳山、塔橋等10座車站,投資估算總額98.6億元。

實施寧蕪鐵路擴能改造,是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特別是南京城區段(滄波門至古雄)既有鐵路外遷,將徹底消除該區段內平交道口安全風險,化解原線路穿城而過帶來的割裂城市、噪音干擾、污染排放、交通擁堵等問題,既符合南京市城市規劃和環境保護要求,又打通了城市發展脈絡,對加快沿線地區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增強路網靈活性等具有重要意義。

1

曾經是聯通滬寧和內陸腹地的

“大動脈”

寧蕪鐵路。資料圖片

寧蕪鐵路北起南京樞紐南京東站,經南京市滄波門、古雄等站進入安徽省馬鞍山市,過當涂縣入蕪湖市,南至蕪湖樞紐蕪湖東站,目前日開行列車39對(客運列車13對,貨運列車26對),為客貨共線的單線非電氣化鐵路。

既有寧蕪鐵路于1935年建成運營,盡管只是一條窄窄的單軌鐵路,卻見證了民族復興的近百年歷史。建成投運后,寧蕪鐵路便成了聯通滬寧經濟帶和內陸腹地的經濟、軍事的“大動脈”。

抗日戰爭爆發后,它承擔起了戰時兵員、軍需物資輸送和大量軍民、機器、設備、財物等運輸的重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寧蕪鐵路不僅是聯接皖南至華東、上海的支線,也是華東一通道和華東二通道的聯絡線,更是蘇皖與湘贛閩及兩廣區域間交流聯系的關鍵通道,是在長三角地區承擔重要客貨運輸任務的國家鐵路線。不僅如此,寧蕪鐵路還曾經為軍民機場用油、糧煤供應集散、工業原材料及機器設備運輸提供了長期保障。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代“火車頭”們都以在寧蕪鐵路上開過火車為榮,毫不夸張地說,寧蕪鐵路曾經是全國最繁忙的單線鐵路之一。

2

城市發展壯大,

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南京城市發展,人口不斷集聚,南京境內寧蕪鐵路沿線從過去的農田荒地,逐步成為連片密集的城市發展地區。尤其是既有寧蕪鐵路(滄波門至古雄段),已經處于南京城區的中心地帶。

2011年9月,網友darkkill用相機記錄下自己的7102次列車“體驗之旅”。資料圖片

不僅如此,隨著高、快速鐵路的發展,寧蕪鐵路的客運功能也逐步被取代。2014年10月14日,中華門火車站停辦客運,途經的5趟旅客列車不再停靠。為此,還曾經在南京掀起一股懷舊熱潮,不少市民紛紛去中華門站乘坐“綠皮車”7102次列車,最后一次感受“緩慢而優雅地游蕩在南京城中”。

寧蕪鐵路中和橋道口。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興 攝

中華門站客運業務全部停止后,寧蕪鐵路在城中段主要通行貨運列車,給南京人的生活帶來的更多是困擾。它不僅將城市“切割”開來,還對麒麟、大校場、光華門、小行、中華門、西善橋、板橋等鐵路沿線板塊造成分割。臨近鐵路兩側范圍成為城市發展的真空地帶和綜合治理的難點區域,鐵路沿線兩側發展不均衡的情況較為突出。

市民在寧蕪鐵路小行道口等待列車通過。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興 供圖

寧蕪鐵路中和橋道口附近,鐵路的南邊是2005年之后新建的商品房小區御水灣花園,北邊卻是一片城中村模樣的老舊住宅。69歲的彭香梅已經在這個城中村住了63年,她的家緊鄰鐵路。彭香梅說,只要有火車經過,一切正在進行的事情都要按下“暫停鍵”,全部“定格”等待列車通過。因為,按照鐵路部門的相關規定,列車經過平交道口必須鳴笛警示,住在這個道口邊的彭香梅一家的生活,無論是打電話、看電視還是跟人交談,聲音再大都敵不過呼嘯而過的列車。“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它搬走。”彭香梅說。

2021年8月2日,民警在長虹路鐵路道口向市民發放安全宣傳手冊,講述搶越鐵路道口的安全隱患。通訊員 莫靜南報融媒體記者 段仁虎 攝

除了噪聲,寧蕪鐵路還切割了所有跨鐵路兩側的城市道路,形成了要靠信號燈或者人工看管的眾多平交道口。這對沿線幾十萬居民日常出行和機動車通行造成了十分嚴重的阻隔和擁堵,交通沖突隱患、傷亡事故、噪聲振動等對沿線居民影響也越發嚴重。

3

準備搬,何時搬?

搬走寧蕪鐵路的呼聲,在南京已經存在多年。

1983年國務院關于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中,就明確要求“中華門地區鐵路與城市交通的矛盾,應盡快解決,具體工程方案由南京市和鐵路部門商定”。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起,南京先后有50多位各級人大代表不斷提出議案建議,要求建設立交橋或者盡快搬遷寧蕪鐵路的呼聲日益高漲。從那時起,南京市相關職能部門寧蕪鐵路的搬遷、擴容進行了長期研究、規劃論證和工程籌劃。京滬高鐵、寧安城際包括南京南站,在建設過程中都對寧蕪鐵路外繞所需經過的通道進行了同步建設、實質預留,為寧蕪鐵路外繞搬遷做好了充分準備。

相關人士透露,10多年前,有關方面就有意向將寧蕪鐵路進行擴能改造,不僅要實現電氣化,而且是單線改復線。然而隨著交通運輸線路的升級和不斷發展,寧蕪鐵路的運輸量逐年萎縮,10年間運輸量縮減了近一半。考慮到運輸的實際需求和經濟效益,有關方面放緩了該工程的節奏。

但是寧蕪鐵路對沿線居民的困擾卻越來越突出。考慮到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城市發展的需要等諸多因素,南京市政府開始積極推動寧蕪鐵路搬遷。經過多輪協商,鐵路部門調整了改造方案,將復線電氣化改成單線電氣化,即節約了成本,也服務于城市發展。

此后,路地雙方基本形成“利用鐵路廊道,外繞至南京南站”的共識,基本固化了滄波門至南京南站段外繞線位的方案。

4

準備搬!這么搬!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官網截圖

去年3月31日,經過南京市政府與國鐵集團多輪溝通,南京與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寧蕪鐵路擴能改造(滄波門至古雄段)項目建設框架協議》,路地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

至此,寧蕪鐵路外繞終于邁出實質性一步!

01

2020年7月28日

江蘇環保公眾網發布《寧蕪鐵路復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

02

2021年10月15日

《改建鐵路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在南京市交通運輸局、馬鞍山市、蕪湖市發改委網站發布。

市交通運輸局官網截圖

03

2021年11月2日

寧蕪鐵路擴能改造項目計劃正式獲國鐵集團、江蘇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聯合復批,確定了這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今年年內正式開工建設!

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建設方案及主要工程內容

1

南京樞紐南京東至滄波門段、門南村至南京站客車聯絡線共計113公里實施電氣化改造。

2

滄波門至古雄段既有鐵路實施外遷,新建單線29.7公里,還建江寧鎮貨場。

3

古雄至蕪湖東段62.5公里實施電氣化改造和平改立工程,并對不滿足百年洪水位、通航要求及超限坡地段進行改造,建設古雄綜合維修車間、軌料基地。

4

封閉江寧鎮、銅井、安江、采石、當涂等5座車站。全線設紫金山、滄波門、雙龍街、谷里、古雄、江寧鎮南、馬鞍山、黃梅山、毛耳山、塔橋等10座車站,其中雙龍街、古雄、江寧鎮南、黃梅山、馬鞍山、毛耳山、塔橋站到發線有效長滿足1050米。

5

一項紓解民憂的民生工程

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寧蕪鐵路改線外繞的意義重大:

破解城市空間分割

整體打通城市發展脈絡

寧蕪鐵路外繞后,將縫合割裂的城市空間,促進鐵路沿線經濟發展。既有寧蕪鐵路線位將用于規劃建設地鐵8號線,地下穿行的軌道交通將成為銜接各板塊發展的新支撐,地面綠化及交通配套等市政設施建設成為城市空間布局的新景觀。

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既有寧蕪鐵路相關貨場塊狀土地也將得到有效釋放,同時帶動既有寧蕪鐵路沿線其他地塊的功能優化,為市政配套設施建設預留了充分空間。原先的治理難點、真空地帶將成為推動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鏈。

化解交通阻隔節點

完善城市交通路網發展

寧蕪鐵路實施外繞后,將有效化解沿線交通擁堵和安全風險,多處城市主、次干道通行將不受鐵路影響。特別是拆除中和橋道口后,將新建長樂東路,實現與城市快速路的銜接,整體提升城東片區路網通行能力。  實現鐵路節能減排

改善沿線生態環境

既有寧蕪鐵路為非電氣化單線鐵路,采用內燃機車牽引運輸,內燃機車使用的是柴油,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氣體對沿線生態環境有影響。同時,產生的噪聲也對居民生活有較大影響。改線工程實施后,預計可降低原線沿線區域環境噪聲水平約10-20分貝。新建鐵路采取噪聲排放更低的電氣機車牽引,且隧道段長約14.1公里,進一步降低鐵路噪音對沿線人居環境的影響,實現鐵路運輸與沿線環境的和諧發展。

提升區段運能

對于強化沿江通道能力

有重大意義

從國家鐵路網布局來看,寧蕪線與銅九、武九及滬漢蓉武漢以西段形成了橫跨了江蘇、安徽、江西、湖北、重慶等省市的東西向鐵路運輸通道。寧蕪線位于中東部的連接地帶,是沿江中西部地區通往長三角的咽喉所在,是構成沿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寧蕪鐵路外繞,從運輸需求的匹配度來看,寧蕪鐵路沿線地區貨運需求旺盛,既有線內燃機車牽引能力相對較弱,單線鐵路技術指標低,目前已滿指標運營,仍難以滿足未來運輸需求。既有寧蕪鐵路外繞后,沿線貨場將整合優化,同步新建江寧鎮貨場,設計能力為240萬噸,進一步優化南京鐵路樞紐貨運布局。

南京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董事長楊濤認為

寧蕪鐵路的外繞搬遷,為復興沿秦淮河兩岸東西文化長廊,復原中華路—雨花路,中華門—雨花臺歷史軸線,重塑世界級歷史文化名城的經典場景,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同時,寧蕪鐵路本身也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十分重要的交通工業遺產,見證了百年中國天翻地覆歷史變遷,可以考慮合理保護與展示。

楊濤建議,該地段歷史風貌修復,不僅僅要考慮寧蕪鐵路搬遷后,地面空間的縫合,還要關注到緊鄰寧蕪鐵路的應天大街高架橋及其眾多橋墩對于該地段景觀、環境和風貌的分隔與不利影響。

6

真正建成尚需時日

市交通運輸局供圖

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的開工建設,是凝聚民心的關鍵之舉,也是一項綜合性、分階段實施的工程。

此次開工之后,還有城區外繞段征地拆遷、居民安置等大量工作要做;新線建成后,還將實施原址新建地鐵、沿線片區改造等項目。

工程建設情況比較復雜,而根據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提交的最新初步設計顯示,此項目的建設周期預計為54個月,說明這項工程的工序復雜,環節眾多,考慮到建設過程中還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可抗力,預計建成還有較長的過程。

這些都需要沿線群眾的大力支持、積極參與。南京將緊緊依靠群眾、發動群眾,耐心細致做好群眾工作,讓更多市民群眾享受到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成果。

內容來源 |紫金山觀察記者 馮興

關鍵詞: 鐵路 正式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