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蕪湖再創業的“三千”金招牌

時間:2022-02-16 07:24:02    來源:蕪湖日報    

人才聚、事業興。如果把蕪湖當下“歸零再出發”視作一場新的創業之旅,那么“人”——各行業各層次各類型人才,必然是我們的事業成功與否的關鍵變量。

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如何吸引、引進、留住、用好人才,蕪湖真真切切放在了重要位置:“雙招雙引”一號工程“加速跑”,“暢聊早餐會”“1%工作法”不遺余力優環境,推出“紫云英人才計劃”、組建全省首個人才發展集團、打造“創業蕪優”之城,一系列全省領先打出的“組合拳”,釋放求賢若渴的最大誠意,讓蕪湖成為招才引智的鮮活樣本。

千方百計 招引大學生創業就業

產業發展、城市崛起歸根到底還要靠人才。而必須正視的是,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在長三角城市群27個城市中,蕪湖以364.44萬人的人口總量居第20位,總量規模還較小。面對周邊江浙滬地區“虹吸效應”,蕪湖需要把準自己的角色定位,找準差異競爭的優勢。

切入點對準了豐富的高校資源。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也是創新創業的生力軍。蕪湖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了“力爭到2025年累計引進大學生30萬名”的目標,年均需引進大學生6萬名。“十三五”期間,蕪湖市年均引進大學生2萬人左右,在蕪高校年均畢業大學生4萬人左右,吸引、留住本地和外地大學生就業創業,成為蕪湖面向未來的一步關鍵“棋”。

一方面,我市大力引導本地大學生留蕪創業就業。創新開展“促進就業認知行動”,通過“分年級特色宣講、分專業走訪實習、常態化精準招聘”,用4年時間逐步提升大學生對蕪湖的7個方面認知。

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外地大學生來蕪創業就業。建立市領導帶隊赴全國高校招才引智的常態化工作機制,最高規格推進“紫云英人才計劃”各項舉措。開展“萬名高校學子進百企”直通車活動,搭建高校畢業生與蕪湖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依托12個市外高校人才工作站的平臺作用,主攻省外重點高校,定期開展主題招聘活動,形成“月有重點、季有主題、年有成果”的宣講招聘齊頭并進的工作模式。

作為一座富含創新基因的城市,蕪湖提出打造“創業蕪優”之城,設立規模5億元的大學生創業基金,力爭實現全市政府投資基金母基金規模超過155億元,為大學生創業匯聚資本“源頭活水”。建設不少于300萬平方米的創新創業孵化平臺,構建 “眾創空間+孵化示范基地+創新創業承載平臺”的階梯式創業孵化體系。支持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品牌青年創新創業賽事;組建由青年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創業培訓講師等組成的創業專家團,走進校園,提升創業意識、分享創業經驗、提供創業指導,激發大學生創業熱情。

千家萬戶 培育平臺招才引智

人力資源服務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積極構建梯次化人力資源服務體系,對于推動行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具有積極意義。

我市現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160余家,從業人員5000余人,但是發展規模小、產業分布散、競爭能力弱,服務層次和技術含量偏低,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程度不高。企業要發展、轉型升級,崗位要匹配,市場要活躍,人力資源服務就需要有更專業的服務來保障。這塊“短板”,蕪湖將怎樣補上?

去年9月17日,蕪湖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作為全省首家省級人力資源產業園正式揭牌。引進的上市公司北京科銳國際落戶繁昌區,開啟了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新局面。

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貫通勞動力、用人單位、政府、學校的優勢,我市將鼓勵各類所有制人力資源企業發展,打造以咨詢、培訓、獵聘、服務為主要內容的人力資源產業,進而推動形成公共服務與經營性服務并重、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并行的行業發展格局。

“要科學制定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規劃,扶持人力資源機構,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優化就業創業培訓、指導服務,廣泛參與政府部門、社會組織開展的各類‘援企穩崗助就業’活動,促進人崗匹配,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業的市場參與度和貢獻力。”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千錘百煉 培養技能人才支撐發展

技能型人才隊伍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當前,我市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長期保持在1.5倍以上,高技能人才達2倍以上。全市現有技能人才48.1萬人,但遠不能滿足各行各業的人才需求,必須加快構建規模宏大、梯次合理的技能人才隊伍,確保“十四五”末,我市技能人才總量達到53萬人。

技能人才體現在“用”上。我市強化校企合作,鼓勵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等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鼓勵職業學校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建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實訓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實訓基地。重點圍繞高精尖缺職業(工種),推動技工院校面向企業職工提供高端技能培訓。著力推進企業與高校深度對接合作,推行訂單班、冠名班、學徒制等培養模式,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技能人才。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我市打破傳統機制束縛,推進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擴大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備案單位規模,穩慎遴選技工院校、大型龍頭企業、第三方評價機構,更大范圍推動職業技能等級社會化認定工作。深化職稱制度改革,開展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職稱評定工作,推進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強化工資收入分配的激勵導向,鼓勵企業針對技能人才實行協議薪酬制、專項特殊獎勵和中長期激勵。

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人;城市崛起,實干也靠人。蕪湖打出一系列“硬招”,一語以概況,便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全市人社系統要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始終堅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和‘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全方位引進、培養、用好人才,形成人才競爭優勢,打造人才發展高地,為蕪湖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做好人才保障。”市人社局負責人表示。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