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合肥發布首批83個數字經濟經典應用場景

時間:2022-03-17 06:37:40    來源:合肥晚報    

位于亳州路街道濱南社區的社區就業服務平臺

社區就業平臺、智能管理系統……在合肥,數字技術正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各小區中,這些數字場景的出現,為居民的生活帶來便利。

近日,記者從合肥市數據資源局獲悉,該局在面向全市廣泛征集的基礎上,遴選出83個領域覆蓋面廣、技術前沿性好、創新產品帶動力強的數字經濟經典應用場景并予以發布。

“碼上”就業 智慧平臺打通社區周邊三公里

家住亳州路街道南國花園的盧女士,今年40歲,是一位全職媽媽,去年在孩子進入校園后,她打算在家附近找一份工作。在單元樓下,她看到墻上張貼著一份印有招聘二維碼的牌子,盧女士在輸入個人求職信息和求職意向后,小程序便自動為她推送合適的崗位。在短短的兩天內,盧女士順利通過企業面試,在距家不到1公里的地方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

像盧女士這樣,想在社區周邊就業的市民不在少數,有“寶媽”、待業青年和退伍軍人等。盧女士坦言,“在家附近就業,可以免去來回在路上奔波的時間,方便接送孩子和照顧家庭。”

記者了解到,盧女士在找工作時所使用的這一平臺,是市級大數據企業安徽網人才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社區快聘智慧就業服務平臺,不同于市面上其他的平臺,這一小程序主要針對的是個人求職者,重點服務特殊就業人員、村居留守人員和就近就業人員這三類人群。“有求職意向的居民可以在線上免費注冊,企業也可以免費在平臺上發布招人的咨詢。”亳州路街道社會事務部工作人員楊世林介紹,“后臺的大數據會綜合求職者的年齡、學歷、曾經做過的工作等,將社區周邊三公里內的、適合求職者的工作,自動推送給求職者。”

截至目前,該社區共有5000多人在這一平臺上注冊,訪問量達20000次。“我們會在社居委、小區宣傳欄、物業中心這些人流量比較大的場所張貼發布小程序的二維碼,方便求職者掃碼登錄。”楊世林告訴記者,“這一平臺以社區為中心,輻射周邊三公里崗位及求職信息,給社區中特定的求職群體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記者了解到,截至2021年12月底,該平臺已登記求職者數量12萬,開發企業數量2.6萬家,發布崗位需求數量10萬以上,推薦成功就業人次約三萬余人。

“智慧小區”來了

智能系統賦能小區管理

10歲的陽陽(化名)家住和諧家園,由于家離學校不遠,放學后他自己回家。“最近小區里面安裝了智能管理系統,如果孩子沒有在規定時間到家,我就能收到信息提示,這讓我感到很安心。”陽陽的爸爸告訴記者,這一智能平臺會對小區內的重點人群進行智能化管理,尤其是雙職工家庭的孩子、獨居老人等。

同樣,55歲的郭女士有一個獨居的老父親,今年已經84歲高齡了。據了解,郭女士的父親家住桃源小區,雖然郭女士每周會來父親的住所看望和照顧他,“但是爸爸年紀很大了,我也沒法24小時地陪在她身邊。”記者了解到,郭女士的父親每天都會出門散步,“如果當天后臺沒有接收到我父親出門的信息,我就會收到后臺發來的提示,立馬和爸爸聯系,趕到家里看看他的情況。”

據了解,這一智能管理系統來自于中徽建技術有限公司的“福居智聯,智慧社區”項目,該項目的負責人陳恒表示,這一智慧社區項目將各種智能化設備與社區聯動,除了能保障社區內居民的安全,還可以完成服務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平臺將小區劃分成多個區域,以一棟居民樓為圓心,向外輻射一個服務范圍。”陳恒介紹,比如,“圓圈”內的居民如果有維修問題,就可以拍照并將問題反映在軟件平臺上,物業會在管理平臺上看到維修信息,并通知負責維修的工作人員上門服務。

在陳恒看來,智能化設備的加入讓居民生活得更加安心與放心,“社區是城市的細胞,而每個小區中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決定著這座城市的幸福指數,將科技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一方面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讓居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

合肥市數據資源局規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發布的83個數字經濟經典應用場景,從行業上看,覆蓋工業、農業、服務業、建筑業等領域。從技術類型上看,覆蓋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興數字化技術。

“這些應用場景都具有較高技術水準、完整解決方案和相對成熟應用模式,具備可復制性。”該負責人表示,“我們未來也會對這些經典場景進行推廣,不斷深化數字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形成示范引領作用。”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李潤媛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