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淮北市全面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時間:2022-03-25 10:09:24    來源:淮北新聞網    

綠金湖濕地公園里,一群向北方遷徙的天鵝來此休憩,與城市開始了一段甜蜜約會。

寬闊的化家湖水面上,波光粼粼間,三五成群的水鴨怡然自樂,好不自在。

這是3月的淮北。深藏在各角落的山水畫廊,共同勾勒了一幅綠水青山的相城新畫卷。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城市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影響著發展的廣度和深度。淮北市人均水資源量398立方米,為全省平均水平的1/3、全國平均水平的1/5,屬嚴重資源型缺水地區。目前,城鄉生活用水均取用地下水,特別是裂隙巖溶地下水,農業生產主要利用淺層地下水,工業生產除火電企業部分利用城市污水處理廠尾水外,主要利用地表水和淮水北調水源。

為緩解水資源短缺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資源管理及節約用水管理,不斷優化生活、生產、生態等各方面用水結構,持續完善各類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運行等環節治理體系,積極推進采煤沉陷區生態環境修復。

污水變廢為寶,再生水循環利用“解渴”城市用水。

相繼出臺《淮北市城市中水利用管理辦法》《淮北市城市節水財政資金管理辦法》《淮北市城市雨水利用管理辦法》,加大非常規水源利用力度,提出建設中水設施和利用中水資源的激勵措施。

2021年11月,市委書記張永專題要求水務等部門,統籌安排、加快推進市縣污水處理廠尾水收集、集中處理及合理回用。

2022年2月初,市委副書記、市長覃衛國組織相關部門對污水資源化利用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強調要積極申報國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市,同步推進市縣污水處理廠尾水收集、集中處理及合理回用等前期工作。

目前,由市水務局牽頭的城市污水資源化利用工作雖處于起步摸索階段,但成效初顯。全市規模污水處理廠5座,實際處理規模26.5萬立方米/天。全市火電等高耗水行業再生水取水許可量5820萬立方米/年。2014年以來,大唐淮北發電廠、淮北申皖發電有限公司、淮北國安電力有限公司等企業再生水利用量約1.8億立方米,全市非常規水源利用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全市壓采置換地下水約1600萬立方米,關停自備水源井80眼,淮水北調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工業企業已全部完成水源置換。隨著全市地下水壓采和水源置換力度的不斷加大,再生水利用量逐年增加,淮北市超采區地下水水位穩步回升,超采區面積大幅縮小。2021年第四季度,水利部通報淮北市超采區地下水水位比上年同期上升2.64米。

水澤萬家。淮北市高度重視水法宣傳教育工作,將節水宣傳列入全市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重點宣傳目錄清單,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等重要時間節點,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節水宣傳教育活動,深入宣傳淮北市水情、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和節約用水的緊迫性,竭力營造節約用水的良好社會氛圍。

強化剛性約束,不斷提升水資源監管水平。制定印發淮北市2025年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標,將全市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標按照行業、水源分配到縣區政府,嚴格落實總量強度雙控制度。今年1月中下旬,市水務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對全市城區212家非居民取用水單位下達了年度用水計劃指標,不斷提高計劃用水管理規范化、精細化水平,科學合理利用水資源,持續深入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區、國家節水型城市……一項項榮譽的取得,反映了全市上下努力在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的新作為,在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的新成效,也讓這座城市更加熠熠生輝,人民福祉更加深厚。(記者 王陳陳 通訊員 郝書芳)

關鍵詞: 生態文明建設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