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蚌埠率先探索“河湖長+檢察長”依法治河新模式

時間:2022-03-26 07:46:48    來源:中安在線    

近年來,我市檢察機關與市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河湖長+檢察長”依法治河新模式。府檢聯動助力河湖生態保護方面成效顯著,獲評蚌埠市改革創新獎,相關做法受到省領導的充分肯定,省河長辦專題調研我市做法,并發文在全省推廣。其中固鎮縣“河湖長+檢察”新模式探索公益訴訟之路入選水利部河長辦典型案例匯編向全國推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河湖生態保護中,我市檢察機關能動履職主動作為,從講政治的高度扛起河流管護的重大政治責任。跨部門協作機制,是落實“河湖長+檢察長”工作機制的重點。我市檢察機關主動與市河長辦、市禁捕辦部門等溝通協作,采取召開座談會、聯合巡查、聯合辦案、設立生態修復基地等方式,協同推動破解河湖生態治理難題。在“河長制+檢察長”保護生態環境的實踐中,我市檢察機關積極開展跨行政區劃協作,與皖北沿淮七市及宿遷市等檢察機關,建立跨區域、跨斷面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召開4次工作聯席會議,聯合巡查淮河、天井湖、懷洪新河等12次,聯合辦理省政府掛牌的“3·26”跨省傾倒危廢污染環境等系列案件。

在“河湖長+檢察長”依法治河新模式的探索中,市檢察機關以專項活動為抓手,強力推動問題整改。持續開展黑臭水體專項檢察監督活動,結合中央環保督察等排查黑臭水體11條,制發檢察建議21件,提起行政公益訴訟3件。如市、區檢察院針對天河湖排澇站周邊水體黑臭,聯合市河長辦等多次開展深入調查,并委托有資質的機構鑒定,依法向市生態環境局、禹會區政府和馬城鎮政府制發檢察建議。職能部門迅速清理并予以回復,但在開展檢察建議回頭看中,發現問題未能徹底整治、反彈回潮,社會公共利益仍然處于受損狀態,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相關部門聯合開展整治,經檢測水質達標,受到當地群眾高度贊揚。開展清河清湖專項檢察行動,對市河長辦交辦的83件問題作為專項行動的重點,共制發檢察建議43件,提起行政公益訴訟5件。

以打造美麗河湖為目標,持續深化生態修復。認真開展淮河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工作,審查起訴非法捕撈水產品22件39人,提起民事(含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37件,成功辦理全國首例掠奪性捕撈底棲動物公益訴訟案,提出40倍具有懲罰性賠償訴訟請求,用于放流魚苗、螺螄等水生動物,種植濕地水生植物,修復水生態。《檢察日報》、《蚌埠日報》等媒體予以專題報道。創新生態修復方式,聯合市河長辦等設立淮河荊涂峽增殖放流基地,市委主要領導為基地揭牌,增殖放流魚苗40余萬尾。聯合市林長辦、市河長辦等在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設立全省首個國家濕地公園檢察公益修復基地,先后投入生態損害賠償金30余萬元,用于替代性修復。

2021年以來,結合最高檢“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以組織開展清河清湖專項檢察行動為抓手,聚焦河湖管理中的突出問題,依法查處危害水生態、水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審查逮捕非法傾倒、非法排放、非法捕撈等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10件22人,審查起訴35件71人。開展聯合巡查河湖30余次,制發檢察建議117件,提起行政公益訴訟7件、民事公益訴訟37件,推動相關部門清理生活垃圾等廢棄物800余噸,清理河道32千米,拆除非法養殖點、違章建筑等6000余平方米,增殖放流魚苗150余萬尾。

市檢察機關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市檢察機關將以服務保障“靚淮河”為重點,持續推進“河湖長+檢察長”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大對河湖管理協同保護力度,為推動全市水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打造“河湖清親兩岸綠”蚌埠生態樣板提供檢察司法保障。(完)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