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小流域“治”出大風景

時間:2022-03-29 06:25:25    來源:安徽日報    

洪山村已修建完成的石籠護岸。

陽春三月,六安市金安區橫塘崗鄉黃墩村,有著800年歷史的抱絲柳樹又抽出了幾棵新芽。樹下河道旁彩磚鋪設的親水步道沿河延伸,與遠處山上石坎梯田里的油茶林相映成趣。

行走在金安區小流域水土綜合治理項目區域內,隨處可見如此美景。 2013年以來,金安區共完成官塘、黃墩、龍王巖、金花堰等11條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項目,完成中央、省、市級投資總計11054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24.29平方公里。 2021年,該區橫塘崗鄉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成功入選“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生態清潔小流域)”。

修復生態保平安

在金安區南部的張店鎮洪山村,記者看到沿路溪水潺潺、鳥語花香,處處充盈著春天的氣息。在洪山小流域項目治理現場,一臺小型挖機在河中翻動著大大小小的碎石,幾名工人熟練地將鍍鋅的格籠安放在模具之中,隨后填入大塊碎石,扎緊裝滿的格籠,將模具拆去,一塊一米多長的生態護岸就安裝完畢了。

“金安區小流域治理近年來多采用這種‘石籠護岸’技術,盡量少用、不用混凝土澆筑。采用‘石籠’生態環保,利于草木、小魚小蝦的生長,同時施工條件寬松,不受天氣影響,能有效降低成本、減短工期。 ”金安區水土保持中心主任高兵向記者介紹。

金安區涉及長江和淮河兩個流域,南部位于大別山余脈、中部多為低崗丘陵,屬桐柏山大別山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 “在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之前,我區水土流失情況嚴重,很多小流域河道淤積,一到汛期,洪災頻發,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 ”高兵告訴記者,2013年金安區納入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縣 (區),近年來該區以小流域為單位,實施山丘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說起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成效,橫塘崗鄉水利站站長馬同余深有體會:“我們這河流多,以前疏于治理,每年夏天一下大雨,水就摻著泥沙涌進河里,只要大雨必遭災?!睓M塘崗小流域總面積103平方公里,位于大別山南麓豐樂河源頭,包括三大片區、三條主要支流,為坡面型小流域。近年來,該鄉因地制宜,采用水平階、坡面截排水與沉沙一體化綜合治理水蝕坡林地技術體系,以山塘、堰壩聯合運用的水資源攔蓄徑流工程結構體系,以及嵌入式路溝一體、節約占地的經濟林坡面排水體系,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547.8公頃,封育保護7228.8公頃,河道疏浚工程10.8公里。 “僅以橫塘崗小流域為例,這里年可保土4.15萬噸,年蓄水總量達到39.80萬立方米,項目區內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度達到90%以上,小流域水土保持率達到96.98%,有效地減少了地面徑流和土壤流失。治理之后,近幾年橫塘崗鄉基本沒有出現災情。 ”高兵說。

保持水土產業興

在橫塘崗鄉黃墩村,趁著上游龍潭河水庫放水,龍潭湖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呂自成將一袋袋蟹苗放入河中。 “現在的水質好多了,多虧了有這好水,咱們公司的大閘蟹越養越肥,這幾年銷售情況越來越好。 ”呂自成說。呂自成早年在外闖蕩,這幾年看到家鄉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動了返鄉創業的念頭,依靠清澈的水源,他飼養的龍潭湖大閘蟹逐漸打響了品牌,年銷售額已突破百萬元。

同樣受益于小流域綜合治理的還有油茶基地,該村油茶基地已達3500余畝,產值500余萬元。

如今的黃墩村,村集體經濟已突破百萬元,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然而,就在幾年前,當地受限于自然因素,產業發展頗為困難。 “黃墩村地勢高、陡,多為灌溉困難的崗地,很難開發。 ”黃墩村黨支部書記黃剛說。

2018年,黃墩小流域綜合治理啟動,生態環境發生巨大變化。 “石坎梯田修起來之后,荒山終于能利用了。沒有了水土流失,咱們村發展產業就有了基礎,目前已形成包括糧食種植、油茶種植、水產養殖、禽畜養殖、農資服務、工程建設在內的‘1+6’總體產業布局。 ”黃剛說。

通過綜合治理,金安區小流域沿線紛紛發展起了特色產業。金花堰、毛嶺河、古埂等小流域利用水質清澈、環境優良的特點,通過整修梯田、修建生產道路、整治溝渠水系等,發展優質水稻、稻蝦養殖、精品脆桃等產業。張店鎮洪山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在今年完工之后,當地的葡萄、脆桃、櫻桃等果園的農業基礎設施也將會得到升級。

工人正在安裝石籠護岸。通訊員 蔣國婷 攝

改善環境人居美

在金安區毛坦廠鎮的東石筍景區,青山蒼翠,溪水奔流,時不時看到游客徜徉在石筍河岸邊,欣賞美景。

“別看這里現在這么漂亮,幾年前的一場洪水差點讓景區毀于一旦。 ”東石筍村小山頭組村民朱章宏告訴記者,自2020年石筍河小流域治理項目開展以來,當地政府實施了河道整治、面源污染治污降解、封育治理等三項工程,還修建了2.5公里人行步道及各類景觀。 “通過小流域治理,咱們東石筍的景色比以前更漂亮了,我家的農家樂生意也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朱章宏說。

黃墩村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河岸邊原本雜草叢生、灌木密集令人難以下腳,如今親水步道、沿河公園已成為當地一景。高兵告訴記者,在黃墩小流域綜合治理中,做到“三個結合”,即生態修復與人工促進相結合、溝道治理與景觀休閑相結合、徑流攔蓄與面源污染防治相結合。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時,綜合配置沿河植物保護帶、小型濕地、生態護岸。在沿河植物保護帶上,立體配置櫻花、垂柳、紫薇、紅葉石楠等林木,讓黃墩小流域成為該區生態治理的一張亮眼名片。

“小流域綜合治理并不是簡簡單單治理好幾條河流,要綜合考慮生態修復、農業產業提升、人居環境改善、特色旅游發展等方方面面。 ”高兵告訴記者,金安區在開展小流域治理中,始終把設計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在全面掌握小流域區域位置、地形特點、優勢條件等基礎上,設計單位通過與鄉村干部座談、實地走訪群眾等方式,充分征求意見建議,堅持山、水、田、林、路、渠、村莊全面治理,推動小流域綜合治理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形成“一河一景觀、一丘一品相、一村一特色”,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顯著提升。(記者 袁野 張大鵬)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