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即時 > 正文

賣花漁村家家有本“綠色存折”

時間:2022-03-29 08:33:21    來源:黃山日報    

在歙縣雄村鎮,只賣花不打漁的賣花漁村遠近聞名,每年春節前后,這里的梅花爭奇斗艷,成為受人追捧的網紅打卡地。盆景變風景,帶來好“錢景”,山坡上、庭院里,家家戶戶精心侍弄的苗木盆景成了他們的“綠色存折”,少則十幾萬元,多則上百萬元。

3月26日,記者在村中看到,形態各異的盆景處處可見,就像一個巨大的盆景公園,有的懸空倒掛,有的亭亭玉立,疏影橫斜,古典淡雅。據了解,這個村外出務工的很少,全村236戶,戶戶都以盆景花卉制作為業,隨意走進一個庭院,都能看到村民正忙著為各類盆景壓枝、剪枝、造型。今年56歲的蔡元紹是徽派盆景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從祖輩起就以種植盆景為業。“一年的收入還好吧?”“還行,盆景加上農家樂能掙個幾十萬元。”蔡元紹笑著說。“在我們村他還算是中等的。”村干部一旁介紹道。秦小偉是該村有名的巧媳婦,嫁過來之后學習盆景技藝,如今她家花木盆景的造型也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洪啟利之前是該村的貧困戶,在當地政府扶持下他依托種植盆景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目前年收入也有4萬余元。

地處皖南深山的賣花漁村自唐朝起就栽種盆景,是中國徽派盆景發源地。全村園地面積344畝,林地面積1988畝,森林覆蓋率95%,盆景產業是該村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家家戶戶都以種花、培制花樁、制作銷售盆景為生,村內有盆景基地1363畝。進入互聯網時代,通過視頻直播、打包快遞等傳播方式,賣花漁村的盆景遠銷全國各地,聲名在外。

亮相央視新聞聯播,央視《記住鄉愁》鄉村振興系列大型紀錄片《賣花漁村:滿院花香傳千年》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小小的賣花漁村已然面向全國、走向世界。近年來,該村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綠色發展作為鄉村建設的生態底色,大力發展盆景+旅游產業,修通了循環公路,修建了停車場和旅游公廁,以梅花促旅游,以盆景興農業,盆景銷售額逐年攀增,梅花節年年舉辦,影響力不斷擴大。2021年該村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盆景年銷售額超2500萬元,去年外來游客超10萬人次,旅游收入近400萬元,年戶均收入超10萬元,今年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也有望突破100萬元,生動詮釋了存入“綠水青山”、取出“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實踐,當地村民形象地稱“這里的青山就是我們的綠色存折”。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根本。賣花漁村有這么好的盆景產業,如何推而廣之?賣花漁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徐玉龍表示,下一步,該村將依托盆景產業打造鄉村振興升級版,建設中國徽派盆景小鎮,集精微盆景、生態旅游、鄉村休閑、戶外運動和養生度假等為一體,帶動盆景產業、鄉村旅游更好發展;同時,盤活閑置資產,大力發展電商,通過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做強做大村集體經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在賣花漁村,漫山滿園、山洼溪邊、庭院內外、房前屋后的綠色盆景成了這個春天最美的風景,勤于勞動創造、勇于奮斗拼搏的村民,則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者,家家戶戶的“綠色存折”亦將為后代子孫存下永續財富。

題圖:吳建平

關鍵詞: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